我可爱的家乡——仪征,它坐落在长江中下游,西靠南京,东靠扬州,仪征虽然不是什么大地方,但是我还是非常爱我的家乡。
我家乡的街道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路很窄,行人不大方便,还经常堵车。家乡变的富裕,家乡变的美丽,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没想到不久以后,旧房子拆了,新房子起起来了,家乡富裕,路道宽敞明亮,我十分高兴。街道旁摆了许多花,不但美化了环境,还使我们的城市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色,路上的行人增多了,车却不堵了,你看,摆小摊的人没有了,道路变得像一条长龙一样,非常整洁、漂亮。我的家乡正在建设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工业园区和宁启铁路,还建设开发了几个风景区,刘集森林公园,月塘登月湖风景区。
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工农桥,以前,因为大桥很窄,行人、车辆都不大方便。现在大桥经过重建,变得又宽又高大,听自然老师说,这建桥还有很多知识呢。继续向下走,就到了鼓楼,鼓楼的市民广场中央,建有一坐音乐喷泉,喷泉随着音乐或高或低非常漂亮,许多小朋友在这里玩耍,拱过喷泉画出的弧线,我不由得去拱过一次,我拱过喷泉时,只听见“啪”的一声,原来是我摔了一跤。看到这一切,你一定惊叹:“变化了,真变了,大大的变化了”。我
爱你,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地处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虽然没有雄伟的高楼大厦,没有宽阔的柏油马路,却有美丽的水库、起伏的山脉和迷人的夜空。
村子的边上有一个深不见底,绿如碧玉的大水库。刮风的时候,水波荡漾,轻涛拍岸;没有风的时候,平静的水面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水库背靠峰峦雄伟、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些山峰拔地而起,山上怪石嶙峋,形态万千,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驼……群山间,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时而像奔驰的骏马,时而像一团团洁白的棉花……群山和白云倒映在水中,再加上凌空飞翔的鸟儿,共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走进村里,一排排明亮的砖瓦房代替了过去狭小黑暗的土窑洞,农民们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远处的山脚下,还有依稀可见的黄土窑洞,但早已不住人了,仅仅成为历史的见证。大多数农家的院子里有小菜园,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豆角、黄瓜、西红柿……到了秋天,满园都是嫩绿的豆角、黄瓜和红彤彤的西红柿,供他们随时采摘和品尝。家乡最美的是迷人的夜空。每当夜幕降临时,辛苦一天的农民便会把饭桌摆到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晚饭来。他们喝着小米稀饭,就着几碟小菜,边吃边唠家常。天色渐渐暗下来,玩累了的孩子们仰着小头,望着满天闪烁的星星,一个、两个、三个……数了起来。天空中偶尔还会划过几颗美丽的流星,满天亮晶晶的星星悬挂在漆黑的夜空中,乡村的夜晚呈现出几分宁静、一片详和。
啊,我爱我的家乡!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的家乡是平川,这里空气清新,优美富庶。这几年,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看看这波光粼粼的沁川湖。无风时,它碧绿得仿佛一块翡翠,平静得仿佛一面镜子。有风时,水面上顽皮的波纹轻快地跳跃着。夜晚,灯光照耀,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可你很难想象,从前,这里是一个垃圾站,臭气熏天,除了苍蝇,没有人愿意走近这里。
再来到人民广场。瞧,绿茵茵的草坪当中铺着一条条银灰色的石子路,旁边种着几棵大树。草坪中央是自动灌溉器,它转动着把水浇在草坪上,看上去非常壮观。广场中心是音乐喷泉,水珠四溅,好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十分漂亮。喷泉边是和着乐曲翩翩起舞的人们,他们尽情地舞蹈,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傍晚,你如果来广场散步,会闻到一股淡淡的而又沁人心脾的味道,那是泥土的味道、树木的味道、水的味道、花儿的味道、小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你流连忘返。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惊人的事实,其实这里以前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荒无人烟。
广场的侧面,是热闹繁华的中恒购物中心,里面的货物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来来往往的人们络绎不绝。可谁知道,她也是由一排排低矮的棚户区改造而来的。
我爱家乡——平川。因为您在短短的几年就有了翻天覆地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平川——我的家乡,我爱你!
随着祖国不断的变化,我的家乡简直跟以前是天壤之别。
以前人们都吃的是杂粮,只有每逢佳节才吃一顿小麦,吃的是还要到水站排好长时间的队,才能挑上一桶污浊的水。
而现在鸡鸭鱼肉都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小麦面了!自来水直通家里,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新艳的水。
以前低矮的土房,再也找不到了。一栋一栋高楼拨地而起,还有的盖起了富丽堂皇的小别墅。泥泞的土路都变成了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交通工具也发达了,出门就有汽车,既方便又快捷,有事几千里之外打电话发E-MAIL一分钟搞定。
如今每村都盖起了学校,竖起了一面面五星红旗,大学生志愿教师者下乡,朗朗的读书声和好听的普通话回荡在明亮的教室里。
人们的收入也不断上涨,过去,只有平均每月500元,而现在以都是万元户了。
晚上,千家万户灯火熠熠闪烁,霓虹灯,日光灯,彩灯争相辉映,把这座群山环抱的庆阳市,渲染得五彩缤纷。宽阔的大街,高高的楼群,来往的人流,奔驰的车辆,汇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
我爱我以前的家乡,更爱我现在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永兴镇南面的一个小山村里,我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
听我爷爷说,我们村原来家家都很穷,他小时候正是“大集体”时期,一百四五十人的村子仅有十几头牛,打下来的粮食除了上交国家外所剩无几。分到家里的口粮,仅够孩子们吃,大人们多数靠野菜、草籽加点儿粗粮面来维持生活。衣服总是补了又补,孩子们念书,连个书包也没有只好用旧布包着书去上学。
村里没有像样的路,每年收割倒的庄稼,全凭人们背回家。村里没有井,吃水全靠沟下的一个小水坑,既不干净又不卫生。遇到旱年,连吃水也成问题。住得都是土坯窑,每天晚上,女人们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服。人们盼望着有一天能过上好日子。
分田到户以后,家乡的面貌变了。最初的原始耕作变成了半机械化。过去的土窑不见了,家家住上了新盖的砖瓦房。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楼房林立的。日常生活用具基本都成了电器化,晚上在明亮的电灯下洗衣服。春播夏锄秋收都是机械化,家家都有三四轮车,每到农忙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隆隆的机器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在明亮的楼房里上课。用的都是新式的学习用具,穿的都是统一的校服。人们的生活内容和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吃的都比过去过时节的时候都要好,白面、大米、肉,顿顿上餐桌。衣服夏有单衣,冬有棉衣,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了。家家喝上了自来水,粮食多了,牲畜多了,家里的钱多了,发家致富的路更宽了。
过去究的叮当响的小山村,现在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想我的家乡以后会变得更美丽,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