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商会》观后感
我大概从没正儿八经地写过一部电影的观后感,因为对影视技术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总担心谈些心里感悟会流于浅薄,然而现在也觉得没什么不好,我觉得艺术品本身就是用来欣赏的,多谈技术好比中学时代拿来篇文章,总是被强迫着带着问题读课文,于是三五下将文章解剖,却再无心思去感受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美感。
跑偏了,其实上述还是在为才疏学浅做辩解。
我一直都比较喜欢看韩国电影,曾经发表过一个崇洋媚外的动态:中国编剧应该去韩国进修一下。于是有人给我评论:进修什么?癌症晚期治不好?如果看不到近来那些精彩绝伦的电影,只想学那些,那我也没办法。
但是癌症晚期治不好确实是一部分电影和几乎所有韩剧的标配,在反感的同时又不得不感慨一个老套路也能驰骋这么多年。
昨天看了部《长寿商会》,跟《国际市场》一个样,虽然顶着跟商业有关的名字,却是一部温馨的家庭小品。开头宁静的乡野,橙黄的麦田,两个年轻人在互问名字,然而这段前奏就到此为止了,之后便是一去经年,新的人物轮番登场,虽然知道前后必然有什么联系,但那些线索依然叫人着摸不清。
主人公老头子星七暴躁蛮横,是大卖场的员工,晚年独居,孤家寡人有点可怜。后来他遇见了与女儿一起经营花店的金妮,两人慢慢熟络至恋爱。
虽然在不知后事的情况下能看出金妮主动的后面似乎是一场预谋,然而当时我也只是理解为卖场老板为了使星七认同区域再开发计划而采取的美人计。
不过这个计谋不但奏效而且很讨好,这段被安排的黄昏恋温馨浪漫,明快动人,并没有利息的苟且,处处流淌着真情,让人会费解,这真的是骗局吗?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当下遇见的都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他们吃饭逛街玩游乐场,老头子学着年轻人的泡妞技法迟钝又认真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而金妮,这个打扮一丝不苟和善悦目的老太太则可爱无比,她和星七的打招呼或发短信,都透着一股少女气息,这并不是扭捏作态老年装嫩,这就是生活态度,每个年龄的人都有权利追求的生活品质。
就在我以为老年玛丽苏剧即将完事的时候,结局一点一点剥开疑团,原来这确实是骗局,只不过这个骗局和我想象的截然不同,金妮是星七的妻子,而卖场老板也是星七的儿子,他们化身星七的邻居或同事,是因为星七患有老年痴呆,再也不记得自己的亲人并且一直笃信自己是独居老人。
真相不得不被揭穿,星七被告知真相,因为胰腺癌晚期的金妮病重入院。星七在孙女的指引下翻开自己的家族相册,辨识着那些陌生的人和事。
于是我也开始恍然大悟,怪不得金妮对他真情袒露,怪不得周围人的对他亲善无比,怪不得教堂里的璀璨光芒会叫他似曾相识。癌症晚期治不好的老套路又被拎了出来,然而又被玩出了新意。没有大牌偶像级演员,没有粉丝效应,靠着两位老戏骨的精湛搭档,玛丽苏剧摆脱了它经常被人诟病的脸蛋好故事寡的特点。
在商业片大行其道的年代,在粉丝明星霸占荧幕的年代,在系列题材泛滥成灾的年代,摒弃俊男美女这样的组合无疑是冒险的行为,但是忽视对剧本的打磨和对人性的挖掘则是更危险的,这就是我觉得导演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中国当然有好导演,当然也有好编剧,然而就作品来看,鲜有佳作。我一直觉得电影就是艺术品,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雕刻习惯和擅长,他不需要一段时间内什么风格的作品讨好观众就改变手法迎合市场,他也不会因为哪个明星火爆就需要他来拉票赚钱,如果没有对电影和观众的敬意,所有的作品都只是复制品。
可能我说着容易,与观众口味背道而驰咋办?赔本的买卖谁干?但是,大投入大制作的电影,也见过有赔的,既然都可能赔,为什么不换个模式赔?起码还有点新鲜感和突破,也说不定就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