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尊重的攀登无意义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有获
高2021级七班 兰青
看了央视的今年开学第一课,终于解决了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觅得了正确答案。
五月份有一则新闻让人触目惊心:
近日,珠峰天气状况良好。珠穆朗玛峰迎来数百名登山者。由于人数太多,通往山顶的路段出现拥堵及排队现象。数百名登山者只能冒着冻伤及可能产生高原反应的风险排队等候数小时。5月23日,至少3名登山者当天不幸丧生。他们1人来自美国、2人来自印度。
BBC称,截至2015年,丧命于珠峰的人数为283。且因为商业介入,近年来葬身于8000米以上死亡地带的人,明显多于上个世纪。
面对这样的惨剧,我不禁质疑:登珠峰到底有无意义?这不是作死吗?为什么还要成群结队扎堆前往呢?难道不能通过别的项目来证明人类的勇气吗?
别的不说,汹涌而来的登山客,就给珠峰的环境造成了沉重负担:大量的废弃登山装备、人类排泄物和有毒垃圾堵塞于山道,约有十吨左右的废弃物原封未动地躺在包括死亡地带(最接近珠峰之巅的山段)在内的山区上。如何把几百具登山者遗体运送下山也一直是尼泊尔政府和环保组织头疼的问题。
但可以说正是尼泊尔政府的纵容才导致了这次珠峰堵车悲剧。中国人民政府对登珠峰是严格管控的,极端负责任的。尼泊尔为什么不如此呢?
每日经济新闻则披露,每张许可证1.1万美元(约合76000元人民币)。平均每位登山者的商业登山费用为458868元。
据报道,夏尔巴向导基本都是文盲和穷人,没有其他的生存方式,每次爬坡可赚1万美元,这对于尼泊尔人普遍非常低的收入来说,简直是巨款。然而,这些工作是最危险的,在珠穆朗玛峰上死亡的298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夏尔巴人,只是很少人报道他们罢了。
我们还应该大力倡导人们去登珠峰吗?北大学子终于登顶了,但不要忘了历史上山鹰社那一次全军覆没的伤痛哟。
我以为缺乏对人生命的敬畏的攀登无意义。
夏伯渝老人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最后的登顶,而是他的主动放弃:如果他不放弃,几个夏尔巴人就可能同他一起丧命。有一部电影叫《垂直极限》,其中的亿万富翁范艾略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攀登目标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的家伙,其行可耻,其人可鄙。
同时,我以为现代的商业登山与当年的登山是有本质意义的区别的。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和他的战友不是为了个人去登山的,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攀登的。他们能为了团队的胜利甘当人梯自我牺牲,他们能为了队友将最后一口氧留给他人。据报道就在这次珠峰堵车中,路有冻死骨,其他人是不管不顾的,简直是踏着他人尸首在攀登啊!这样的攀登,意义何在?
我以为缺乏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情怀的攀登无意义。
再说,你们是凭借先进的设备来登珠峰的,夏尔巴人什么也不凭。卡米瑞塔夏尔巴,今年49岁,在5月15日第23次登上世界最高峰不到一周后,于本周二早上再次登顶珠峰,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保持珠峰登顶次数最多纪录的登山家。你能跟他比?他们才是最适合在这里生存的人。山高人为峰,靠夏尔巴人把你抬上去有意义吗?慢得像蜗牛,喘得像黄牛,还有什么英雄形象可言?
我以为缺乏真正意义的挑战的攀登无意义。
高山仰止,我们应对大山心存敬畏,我们也应对生命心存敬畏。缺乏尊重的攀登无意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