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或许,这便是我对《往事》最为深刻的地方,即便如此,读后心情总是莫名的沉重。或许我知道是什么让我无法畅舒于怀,但是,潜意识里却让我忽视,因为那份沉重会让我与这歌舞升平的世界格格不入啊!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对于这样刻骨铭心的过往,即使再怎么忘却,读后,都不会轻易从脑海抹去。《往事》,我是看的网上流传的那一部分,而那些被删减的文章却不曾看却。但仅仅这些,却让我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四十多年前,那个被淡忘的时代。或许并不是淡忘,而是抹去。因为那段历史暴露的真实,让人不安啊!
《往事》一书,仅仅是章诒和对往事的片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作者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人。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面对陷于领袖设局、举国声讨、全民喊打的困境,章伯钧的历史眼光、平和坦荡、委曲求全,储安平的直言不讳、鹤立鸡群、孤独守恒,罗隆基的锋芒毕露、大情大性、炫才扬己,聂绀弩的耿介狂狷、尖锐刻毒、幽默谐趣,张伯驹的散淡闲逸、超然物外、冷中带热?炙人心间、启人思迪。越是崎岖越坦平,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让人心痛。字里行间,淡淡的诉说无一不是最铭心的记忆啊!
一些心酸,一些感触,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情能否经的起现实的考验?看着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的朋友反目成仇,看着那些曾经相濡以沫的夫妻各自奔走,人情冷暖啊!患难才能见真情么?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场景就是作者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后周围人的冷漠,作者的母亲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瞅见一个老熟人,经常来家里做客的,然而当母亲挥动着手向他飞奔过去,而他却是终于辨清来者为何人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转身一百八十度,快速消失在人流中。还有另一个右派储安平,打成右派后妻子就跟着别的男人走了,并传出话说,自己如今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享受方面,比跟个大右派强多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或许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逃避来自保吧。然而这其中也见识到了最最真正的情谊,那就是张伯驹夫妇一个无亲无故的人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扣响你的家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递来抚慰与同情。这就是人性吧,还是应了那句话患难见真情。面对退缩,面对回避,面对背叛,他们也找好了各自的理由,人性。人性本懦弱。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可以理解。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许不想受到伤害唯有把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正如庄子所说:老死不相往来!
读罢,心思久不能安。人性本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总是相信这一真实。但是,作者笔下的历史却将那些人性深处的丑恶勾勒出来,如此这般,把人们从理想中拉了出来。果然,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悲哀的发现,除了教科书上的历史,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我们我们这些所谓的平民能触及到的真实,却少得可怜啊!过去的中国是愚昧无知,所以我们用鲜血换来教训,而现代,从无知的牢笼逃脱出来的我们却被新的统治者戴上了枷锁。确实,对思想的禁锢是一种最好的统治方法,但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如果有一天,被禁锢的人如梦清醒,发现自己原来连思想都只是被操纵着的,那是何等的悲哀,那时那景,无法想象?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啊!
掩卷沉思,事情过去已近四十年,如今的中国人是否已经远离了曾经的样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洞察力,去正视我们的历史,以史为鉴,去开创一个大同的未来。岁月飞逝,留给我们的只有记忆,好在我们还有记忆。
作者的书命名为往事并不如烟是如此的意味深长:一方面这些记忆并没有忘记,另一方面当有更深的寓意,许许多多的曾经在现实中并没有如烟般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