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这天除了意外的晴朗,一起到来的还有杜君立先生的新作《历史的细节Ⅱ》;而这一刻距离我收到杜先生上一部作品《历史的细节》,已经过了半年时间。将两部书放置在一起阅读,就感觉像是一对儿失散已久的兄弟。
两部作品使用了同样的叙事架构,用器物穿缀起中西的历史,而两者又汇聚成人类文明史的组成部分。我所希望的是,通过作者对于历史的重新爬梳,而获得一种常识的认知,哪怕仅仅是做着接近常识的努力,在这个功利泛滥的时代,《历史的细节》这样的作品,就成为历史写作中的吉光片羽。
一个思考历史的人,是无法回避作为观察者所选择的立场和角度的,甚至于这是比思考和文字更有理由鲜明呈现出的叙事特色。如果我们认同作者的立场,甚至于我们与作者抱有相同的观点,那么,这两部作品,尤其是第二部,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一部静态历史的叙述;历史不仅与我们有关,而且也深深塑造了今天的我们,以及汉语文明。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那些曾经形塑了汉语历史的力量,在今天依旧作用于我们和生活,并且可以想象这种力量的惯性对于未来的影响和掌握。
我们不应当满足于只做历史的看客。在阅读的同时和之后,《历史的细节Ⅱ》会带来很多思考,而这些思考注定不会轻松,无论是距离今天或远或近的时空,都与当下联接成一个个循环的回路,直到今天,我们都在这些时间的回路中打转不止。那些历史的细节经过作者精彩的演绎,而问题的答案就漂浮在文字之下,在纸面上呼之欲出。
那些打破时间回路的希望,与其说来自于历史的经验和认知,倒不如说是对我们所继承的文明遗产的清理,以及历史所遗传给我们的,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天性和禀赋的自省与克服。我很高兴的看到,杜君立用他的《历史的细节》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当然,一部作品最终是由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完成的。
如果我以上文字让没有读过《历史的细节》的读者略感沉重,那么,我必须在此澄清,这只是我个人的阅读倾向。这部作品无疑兼具史实和趣味性,以及一部好的历史作品所要具备的所有因素。
对于一个人来说,百年时光足以让一切叙事盖棺定论;而对于历史来说,一切都只是时间的注脚。向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投下一颗石子,荡起的涟漪也随着河水漂流远去。想象这条时间的河流此时此刻,正在流经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让这人间春秋在时间的亘古中不及弹指;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叙事,仿佛崩断的琴弦上滑落的音符,演奏着纷乱的旋律,而愿我们可以沿着这两部作品的方向上溯时光,在她不舍昼夜的流逝中,寻觅一份不能一瞬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