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只是抱着要多看看不同类型的书,不同作者的书的态度,鉴于最近关注比较多的三叔,渐渐联系上了江南,忽然发觉江南也是个人物,巧合之下买了《此间的少年》。
不得不说一句,从没有一篇序这么吸引着我对一本小说的兴趣。我看书的习惯是,先把书翻到中间瞄一两眼细节,再翻到接近末尾的地方看能不能猜到过程,最后开始看序,不论写的怎么样我都会从头到尾扫一下(真的是扫。),没有一个序能让我认认真真的看完,当然现在这本书打破纪录了。之前看了一些这本小说的介绍,很多人都说,看完这本书会爱上北大,于是乎带着激励自己虽然上了大学还是可以上北大研究生这个宏伟目标,我等待着江南在这本书把北大捧得跟朵花一样。看完书以后发现,江南并没有对北大进行过多的描述,只是偶尔小提一两句,北大真正吸引的地方,在于它里面的人。特殊二字,在北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看着那么些人物在北大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才觉得北大什么的都无所谓了,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感情波折,这在哪个大学都是一样的。
以郭靖的入学为开头,以乔峰的离校为结尾,这是我第一次分不清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也猜不出来江南到底把自己当做谁来写。也许真的像江南所写的那样,《此间的少年》只是一个少年时代的轻狂舞蹈。在我尚未遗忘前,我用当时的心情把过去复制下来,留给多年后的朋友和自己看。也许江南只不过是想记录一段时光罢了,里面没有一个人物有真的结局,或许是看过的书太少,不过这确实是我看过的最贴近校园生活的一本著作。看着乔峰离校的样子,我好像看到了3年后自己离校的情形,之前的幻想多是令人兴奋和激动的,现在认命的认为到时肯定会有些许伤感在里面。我是个慢半拍的人,大学上了两三个月了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已经不是高中生了,每天在北海的大太阳下,流着汗,矫情着,感叹着,真正的离别早在6月消散,残留的一两丝影像在脑中微微提醒着我经历过了高中同学的散伙。就想着要好好珍惜大学生活了,为了几年后的大学毕业不留遗憾(虽然这不太可能做到)。
乔峰带着对康敏的想念去了丐帮,只是见个面也很好吧。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对于回忆里的东西,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将来他们会以怎样的形式再次进入我们的生活,或许真的永远成为了回忆而已,可是谁又能肯定呢?渐渐的才发现,一路如期盼般成长着走来,却渐渐的开始有了回忆,没有谁能真正放下回忆,于是我们又一路带着回忆前行着,潜意识朝着放不下的地方前行着,期待着不确定的未来。这是我们所做的选择。
江南把他的那一段时光写进了书中,时不时的提醒自己很久都没想起来的过去。
我没什么文笔,只是在脑中不断回忆着,回忆着,不一定是什么美好的过往,过去了的好坏都不重要了,就是那么存在着,直到有一天想不起来过去的许多。想着想着想忘了。这种事是可以存在的。我知道我一声都要背负这些回忆走下去,经历着未来,填充着自己的人生,一直到它装不下为止。无论有没有结局,期间的过程我都无法忘怀。这个时刻有些像杨康,人生中的二分精力都用在思考人生上面了。人生到底是怎样的?像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种哲学终极问题估计永远都不会有答案。而《此间的少年》和江南从此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今后也将无数次回想起其中的故事,这个在电脑前码字写感想的午后也将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一篇文是不是的提醒着。
此时阳光正好,比较适合在家吹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