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衣橱里的女孩》有感
——寻找美好
文 /李佩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赋予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罢了。"
——《衣橱里的女孩》
"面对生活的暴击,值不值得我们去感激。"这是某一期《奇葩说》的辩论题目,每个人说的都很好,现场观众也是墙头草频频转移阵脚。马东结尾时说,正因为每个人的反应如此强烈, 才告诉我这个题目非常有探讨的必要。面对苦难,有些人走过来了,有些人没有,有些人因为失去后有所收获觉得感激,有些人因为痛苦而选择回避,任何一个答案都没有错,我也无法准确地说谁对谁错。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是泰戈尔曾在《飞鸟集》中的愤懑之语,而作家马德却轻改两字,说道:"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一切的坦荡和大度,以及对世界永远不曾丧失的善意,在这两个字的颠倒之中表现地淋漓尽致。
然而,《衣橱里的女孩》就是用这么一个改编自现实的故事,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切:一个曾备受折磨、被继母锁在衣橱里的女孩,长大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非凡母亲的经历。许多年过去了,她仍然记得继母把她关起来的那个衣橱,她用粗麻布拖把做成最漂亮的布娃娃,并不断告诉自己:"等我长大了,我会有很多孩子。我将尽我所能给他们一切我不曾得到的善待。"每每当我看到这一行字时,就忍不住落泪。
有人说:"人生就是要经受苦难。"而生活的本质就是带着小确幸的生存。无论是本书的作者,也是主人公原型的弗朗丝?盖兰,还是那些生命中也曾承受过种种苦难的人们,生活的不公平在他们身上被放大过无数倍,是有过恨意的吧!童年的伤痕累累必然会伴随他们一生,无数次的午夜梦回也会让他们冷汗淋漓,可如何对生活还以更好的微笑才是他们现在在做的事。
弗朗丝?盖兰,这个坚强的女人,未曾放弃过去的挣扎,却选择了与自己和解,她把自己童年没有经历过的爱和尊重赐予了自己的三个女儿,并领养了十几个孩子为他们提供遮风避雨的港湾。平凡中的伟大不过如此,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我们身边爱我们的长辈们也曾经历过的事情。
自己没有得到过的,就努力送给孩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母爱,自己未曾享有过的,就创造爱还予他人,这是对生活最大的慈悲。
有过愤怒,但不怨恨;有过失望,但不曾放弃希望。弗朗丝?盖兰的故事让我想到另一个女孩《熔炉》中那个受侵犯的小女孩,她曾因此而受伤,生活跌到了深渊,可她没有因为惧怕而选择逃避这一切,她成为那个事件唯一的人证,并帮助警察捉拿凶手。
也许有许多人没有被生活善待过,也许有许多人被无意的天灾或有意的人祸闹得遍体鳞伤,也许有许多人仍然艰难地走在自己未知的路上。仇恨或是躲藏,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弗朗丝?盖兰告诉我:人生其实还有一条比漫长的恨更好的出路,那就是不让更多人再遭受与自己相同的悲哀,因为己所不欲,所以更感同身受,我们在做的,不过是在对他人的爱上找回自己曾遗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