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二十四只眼睛》,感觉心里酸酸的,有些东西是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那就是情。大石老师与学生间的那份深深的感情,让我为之落泪。大石老师的温柔和倔强,孩子们的遭遇,伴着早晨在海滨徘徊,回忆逝去往事。风之声,云之状,着色的桨翻起水波。黄昏走在海滨,回忆往日的人们,浪去浪回,月之色,星之光旋律,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斥责日本发起侵华战争,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抵制日货,我们埋怨日本人,我们说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是一场噩梦,但我们却忽视了这场战争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日本的平民,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大的伤痛?
影片讲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大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担任乡下小豆岛12个孩子的老师,其间经历了种种令人感怀至深的事件影片中揭示的那场罪恶战争,本来和孩子们无关,有罪的是那些开动战争机器的人,但是却牵连到了每一位日本的民众,大石老师的学生们被迫到前线去作战。在《二十四只眼睛》里,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血流成河,也没有炮火纷飞和尸横遍野,而是透过当时平凡人的生活点滴渗透出战争,这更加深刻地痛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残酷和难以愈合的创伤。强烈表现出平民百姓的善良与战争的残酷,表现出对战争愤怒的抗议。
生活在大山中的孩子,也曾拥有过烂漫幸福的童年。他们有着孩童的好动与调皮,他们在山间嬉戏,在草丛玩耍,他们也会耍恶作剧来作弄老师;他们有着孩童的好奇与热情,大石老师的脚受伤后,学生们瞒着家长结伴徒步行走了好几个小时去看她。他们和老师在沙滩上合影留恋。这张老照片在后面的电影中重复出现。
但是,这一切的美好都随着战争的爆发而渐渐的离他们远去。这些孩子的人生航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战争爆发后,人民日益贫困,生活日益艰难,缺粮少药的情况下,小松的母亲阑尾炎死了,留下一个新生的小孩,但没过多久也饿死了。本来以为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因为战争带来的贫困,使得小松被迫辍学,去饭店当女仆。另一个女生也被迫回家煮饭做农活,照顾兄弟姐妹。美和子想学声乐,可是迫于生计只能放弃。战争,正渐渐的改变着大家的生活。
海的颜色,山的形状,都没有变,而明天就成了今天
上完小学后,学生们各奔东西,而大石老师面对学校里充满军国主义的课本,面对那个狂热的时代,无奈地辞职了。分别后各人的命运千差万别,但大部分学生和老师一样都经历了苦难的历程。女孩子们嫁做人妇,结婚生子,或很年轻便病死,或因战争影响被迫远离家乡。而很多男生则在二战中丧生。孩子们在探望老师时所拍下的那张合照则成了老师和学生们对小学生活的唯一纪念。
战争结束后,大石老师和儿子的对话使我一直强忍着的泪水最终溢了出来:妈妈,我们投降了。好啊,战争终于结束了,杀戮终于结束了,战场上的人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妈妈,我们失败了,你不会哭吗?不,我只会为死去的人们哭泣。
不管是入侵国还是被侵国,对于大多数的无辜民众来说,战争的成败,并不是他们所最关心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正如片中所说:海的颜色,山的形状,都没有变,而明天就成了今天。是的,从昨天延续到今天的日子都没有变。逐渐改变的是人的样子,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