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真有“黄金屋”
—读《野蛮生长》有感
紫微妈咪
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在电子书架上陈列了许多时日,一直没有点开,原因来自普通人与企业家的距离感。直到有一天无意间看到了金星对冯仑先生的访谈节目,深深地被冯仑先生直白却又不失哲理的言语吸引,于是点开了《野蛮生长》并很快读完了。
其实《野蛮生长》并非深奥难懂的企业管理书籍,而是用许多幽默而不乏深刻的段子来表述作者自己对人生、企业、社会的真知灼见,让读者在一次次触摸生命的真相时,有可能反思自己的人生,而获得救赎。
本书带给我触动最多的是“原罪”一章,这一章讲了万通创业初期的故事以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其中这些叙述让我感慨很多:
“我们当时扩张得非常快,主要通过杠杆收购和连环控股的方式,投资了武汉国投,有三个信用社(天津一个,南宁一个,兰州一个);另外还投资了华诚财务公司、天安保险、陕西证券,还有民生银行。一时间,我们成了最招人注意的民营企业。”
“在扩张过程中,财务负担日益加重。当时,用于投资的资金都是以将近20%的年利率短期拆借来的,如果没有60%以上的毛利,投资肯定是亏的;越投,口袋里的钱越紧,越紧就越加摧残手中的金融机构和向更多的人与机构去高息拆借,结果雪上加霜,饮鸩止渴,公司不堪重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一刹那,我们明白了绝不能用借来的高利贷投资,救治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先卖东西还债,压缩公司成本,甩掉包袱,然后再行增资扩股,引进不需要还的资本金。于是我们就开始大踏步地向后撤,退之再退,直到卖无可卖、退无可退。”
我们知道万通后来活过来了,不仅活过来了而且还发展了,从万通分出来的人如王石。潘石屹还成了行业先锋。他们之所以没有像当时盛极一时的厦门远华(赖昌星),德隆(唐万新),南德集团(牟其中)等企业那样一败涂地,是因为他们及时地认识了错误(被冯仑先生称为原罪)并以坚持和智慧纠正了错误。为了警示自己也提醒他人冯仑先生把这些故事及反思写了出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经验教训啊。这些经验教训对于创业者来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经营知识,在高额利息的诱惑面前有比较敏锐的辨别力,不做“原罪”的陪葬人。
但是很遗憾,现实中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自觉地站到前辈们的肩膀上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一次次的重犯“原罪”,结果是害己又害人。比如前不久发生在家门口的e租宝事件和草莓村事件,企业倒了,普通投资人也遭殃了。
想到此我不禁很自以为是的以为如果他们读过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也许就不会如此不幸了吧?如此看来书中还真有“黄金屋”哦。
所以让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