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假期前,我选定的阅读书目是《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两个月过去了,才勉强读完四分之三。并不是这本书晦涩难懂,也不是我故意偷懒,只是觉得,这是一本需要慢慢消化的教学指南。每读完一个课例,都会让我发出:“这样的设计真是绝妙!”的感叹。就在三天前决定开始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时,却无从下笔。我想,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不应写在纸上,更该落实在课堂上。
于是,我就想起了暑假里读的另外一本书——《得未曾有》。作者是庆山,也就是我们之前熟悉的安妮宝贝。这是她改名后的第一本作品。书中记载了她从江南到甘肃,遇见四个不相识的人: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回归农村的摄影师、年轻僧人、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
作者并没有解释她改名的原因,只是你在读完这本书后,会对将“安妮宝贝”改为一个极为简单的“庆山”的缘由。在时光的沉淀下,洗净浮华,还原最初的自己。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或在青山绿水中放松身体,或在字里行间中荡涤心灵。跟着作者的笔触,穿过西湖边绿树掩映的柏油马路,呼吸清晨伴着露水的山野空气,在大昭寺前虔诚礼拜,在小巷尽头的杂货店买一支冰棍。读着读着,你就会走到作者的身边与她相伴同行,走着走着,你就会走进作者心里与她相视一笑。
之前看过很多本旅行游记,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羡慕。羡慕作者游山玩水,吃遍世间百味。读完这本《得未曾有》游记型散文集,最大的感受是庆幸。庆幸自己是一名老师,可以在暑假轻松地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埃菲尔铁塔下的夜景固然美丽,北京什刹海夜晚的星星也同样醉人。如果地中海的蓝是一个遥远的梦,那青岛的海水就是逐梦开始的地点。不去拘泥于旅行的目的地,带着知足于当下的心,最美的风景就是在路上。
我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最能拿得出手的估计也就是西藏了。虽然没有逃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行团游模式,但这也足够让我在小伙伴们之间得瑟个好几年。每每有人问我“西藏好玩吗?”我都会郑重地告诉他们:“真受罪!”然后再诚恳地补充一句:“受罪也值!”就是这严重的西藏后遗症,让我在读到书中描写转经筒、唐卡时,顿时觉得我和作者成了多年老友,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今年暑假,先是有幸和几位同事去了北京。即使每天培训到傍晚五点,仍浇灭不了我们走近伟大帝都的兴奋感。常常培训完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宾馆。学习结束,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愿又单独逗留了两天。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故宫、颐和园,反而日落之后,闲逛于后海让人顿觉闲适。这边四合院里葡萄藤架,那边酒吧街上夜夜笙歌。开玩笑说道:“这些四合院里的老头老太,可都是千万富翁啊。”殊不知皇城脚下,含饴弄孙,养花遛鸟,这般美好岂是千万可以换来。
八月中旬,又来了趟“海滨之旅”。连云港、日照、青岛、威海。
原谅我二十多年没见过大海,一路上的兴奋劲在看到青岛浑黄的海水、人头攒动的沙滩后消失殆尽。咯脚的沙子、载客的出租车司机、一路跟着你兜售贝壳项链的小贩,让我们没敢在青岛逗留太久,就直奔威海。那里才是度假天堂。沙滩边,见一对老夫妇,牵一泰迪,带两张躺椅。一下午的时光随着夕阳慢慢老去,恨自己相机不够高端、技术不够高超,拍不出一幅明信片般的画面。
旅行的意义,不在乎足迹延伸的广度,而在于用心探寻的深度。在路上,会发现你一直向往的生活,会看见生活最美的样子。
网上还有个逗趣的段子:人生应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洒脱,说得好像不要钱似的。是呀,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旅行,都需要物质的支撑。所以,假期结束,收收心,回归工作。努力挣钱,为了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