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很久没有提留着一份欣赏和回味的心情去读一本书,抑或看部电影。总是在找借口忙碌,忙碌着需要或不被需要的事务。很是愧疚,愧疚是因为后悔吗?谈不上后悔吧,毕竟不是错失大放光彩熠熠生辉的结果,所以也谈不上愧疚。呵呵,人总是需要自我调侃式的安慰。 最近在看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为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力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重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是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样的语句,总是让人想到太多。他的书,在我看来还是需要慢慢的品,若以看小说的速度结束它,我看到的只是千篇一律的方块字,那是根本没有看懂,最后只剩下扑朔迷离。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放映着一个若隐若现似曾相识的身影,你却看不清那是谁。努力的睁大眼睛,着急,困惑。最终没有任何收获,而后就忘记了一切。最好是忘记的好,不然会害怕。只有那些在黑暗中睁大双眼的人才会懂得恐惧和绝望的滋味,闭上眼睛就好了。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选择闭上眼睛,看似小日子过得热闹而丰盛。其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如此的活着,浪费着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也没有想过试着换一种生活方式。你,是这样吗?
最沉重的负重有力的铁证应该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身上挖掘,他曾承受过贫困、爱情、亲情、战争、病痛的沉重的叫人窒息的负重。但他的生命力是顽强而活跃的,他应该是深深的体验过生命这个浅薄又不朽的影像。悲剧的今天,很少有人再去面对不朽的东西。没有信仰,毫无原则,人性与善良都在一点一点被我们自己啃噬和伤虐。宏观的看待这些反而叫人更加悲观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无能为力。人心所向是被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无法操纵,单个人是如一介草民般微小。
书中的特蕾莎是一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米兰·昆德拉为她创造了一个神话。现实生活中不再有一个如此执着追求爱情和真善美的人了。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至此都未遇到这样丰富而迷人的女人,她的一切状态都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来自于她的经历,她要从母亲绝望的没有羞耻的世界中逃亡,却爱她的母亲,是一份伤心的爱。特蕾莎会因为爱情抛弃母亲而感到焦躁,虚弱无助的时候会想到她的母亲。其实,我们都是正常的人,是正常循规蹈矩的生活着的人。若是有一些不正常的人,他们的体验是焦灼内心的,当然几乎没有人会发现他们的不正常。人越长大,就越会精明的掩盖所有。在那些古怪的虚荣、自负、要求和敌意后面,有一个正在受苦的人。痛苦来自经历过的悲痛,沉重的打击总会从人的背后透漏出来。它就像是隐形的响尾蛇,隐遁在你身后,总有一天会跑出来的。因而,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人不是不可救赎的。
仔细看清这个曾经欺骗过自己的世界和那些曾经爱过的人,才能拥有继续走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