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唯爱情最高,而且大有献身精神。读来难免有和《三言两拍》暗和的地方。如《十日谈》第三天第一则故事:假哑巴进女修道院和《恒言》中第十五卷: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如出一辙,女修道院也就是外国的尼姑庵了。不过结局不同,立意却都是戒淫的。
不过《十日谈》成书于14世纪,早于《三言两拍》。马克思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态的产物。而因为直到现在社会是在阶级对立之中发展,所以道德总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是为支配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是当时被压迫阶级足够强大之时,它表现对于这个统治的抗争,而代表被压迫阶级将来的利益。从历史看,意大利不久之后就进入文艺复兴了,当时已经有它的萌芽了。而书中的大部分道德放之于今日已经是非道德了,此一时彼一时也。正如作者所言如果费尽心力,专门去找些深奥莫测、文绉死板的大道理来讲,那就真是太愚蠢了,所以我们也不必以现在的道德观去衡量这本书。我们《三言》之明言、通言、恒言:明者,取其可以导愚;通者,取其可以适俗;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也。然天下兴衰更替,岂有恒者。这个道理我们反不如别人看得清楚了。
最后想说说封建社会的刑法,四个字,严刑峻法!《十日谈》中讲到妇女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金钱委身于男子的,判火刑。也就是类似于中世纪烧死巫女的刑罚。《三言》中女子和男子通奸后谋害亲夫的,判剐刑,男子判斩刑。这里对女子的刑罚更甚于男子。剐即凌迟之刑。可见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压迫。所以《十日谈》一书,作者自言,此书比之于男子,更适合献给女子。在当时而言确实是最早的人文主义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