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读了《列那狐的故事》,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角——列那是夏娃折断树棒后扔进大海后的产物,它欺负弱小:吃了科珀和向特格雷的许多子女,用计抓住并吃掉了小鸟,借治病之名了解了麻雀的两个孩子……
列那口才极好,就算是谎言它也说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让人很难相信不是真的。即使自己犯下的罪它也能一一化解。
列那报复心重,让曾经欺负过它的狼即被剁了脚,又被扒了皮:狗熊被列那用计杀死,即使是列那的堂兄也未能逃过一劫。
列那很聪明,利用计谋,时常能捞到好处。甚至有一次,它用计谋使得自己可以做坐上大将军的宝座——仅比国王低一级的一个职位。但列那向往自由,不肯做大将军,甚至不惜用装死的伎俩来骗过国王。
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哦,原来我喜欢的是这本书体现了12—13世纪的法国:那时的法国社会十分黑暗,残酷的宗教统治控制着人民的生活。本书的作者玛·阿希·季诺夫人用动物体现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狐狸列那代表市民,狼叶森格伦和狗熊勃伦指贵族大臣,狮子诺勃勒比喻国王,而犟驴暗指当时不可一世的贝拿尔主教,鸡、兔、蜗牛等小动物则代表着生活贫苦的底层民众。故事里的列那狐和叶森格伦狼频频争斗,列那聪明机智,靠机智取胜,作者以此歌颂市明的智慧,嘲笑贵族和教会势力的愚蠢。但列那也不完全是只“好狐狸”,它欺负弱小,激起“底层民众”的反抗。这样充分的双面描写说明了社会中不同阶层间民众矛盾和市民阶级的两面性,也是这本书的特色所在。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列那狐的故事》,那么,就快快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