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1)篇
错不在我,错的是别人。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在犯错。不错的一本书,书中的那些事例很值得阅读,可以对自己平时的生活有很多启发。《错不在我》从政治、法律、医学、家庭、爱情与人际关系等各个角度,对人类是如何进行自我辩护,自我辩护导致了何种伤害,以及我们如何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错不在我》教你看穿谎言与借口,破解思考盲点。当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只想逃避责任,甚至不自觉地说谎?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他人的虚伪,而不去反顾自身?《错不在我》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自我辩护心理在发生作用,当错误发生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将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或找一些客观原因,完全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不假思索的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一样,会让我们越陷越深。它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犯错,更何况改正错误;它扭曲现实,让我们无法获得评估局势所需的信息;它使得爱人、朋友及国家间的嫌隙加深;它让我们无法摆脱坏习惯;它让罪犯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让许多专家无法改变过时的观念和做法,而对公众造成伤害。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避免掉入自我辩护的陷阱。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虽然事情发生了,但这不是我的错! 每当人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自我辩护来尽力消除那些动摇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人们会任凭自己的头脑虚构出免除责任的种种理由,不断强化自己聪明、有德行、不会犯错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却恰恰让我们变得愚蠢、没有德行、错误不断。这就是自我辩护造成的危害。
自我辩护
大多数人在面对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自我辩护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就其自身而言,它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够保证我们在夜里安睡。离开了它,我们会让难以忍受的困窘持续下去。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会将我们拖向更深的深渊。它会制约我们发现自身错误的能力,更不必说去纠正错误。它会对现实加以歪曲,妨碍我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对问题进行清晰评估的能力。它会加深爱人、朋友以及民族之间的裂痕;它会阻止我们放弃不健康的习惯;它会容忍罪犯对他们的行为逃避责任;它会导致许多专家坚持那些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错误看法和做法。攻击引起了自我辩护,而自我辩护又导致了更多的攻击。
认知失调
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习惯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
证实偏差
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合理的、有益的——我一向是这样讲的!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不一致,我们便会认为它是偏颇的、愚蠢的——这是多么愚蠢的观点!人们对和谐一致的需要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当他们被迫面对负面的证据时,总会寻找对其进行批评、歪曲或者清除的方式,从而使原有的看法得以维持甚至强化。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证实偏差。即便是读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人们也会更加确信自己是正确的。证实偏差甚至会导致人们用那些无中生有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盲点和偏见
人类的大脑天生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盲点。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却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偏见的出现,是由于人脑对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具有类化的倾向。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人所持有的偏见,唯独发现不了自己的偏见。人们通常对自己的偏见视而不见。一旦持有偏见,就像持有某种政治理念一样,人们很难轻易排除它;即便是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对其核心理由进行了否定,也是枉然。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想出另外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看法或者行为方式。
记忆偏差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下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并没有撒谎,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辩护。当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都会添加一些细节,也会省略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些许的整饰,这种整饰会恰到好处,以便下一次我们还可以增加一点儿戏剧性的点缀。我们确信这些微小的、无关紧要的谎言会使故事更为合理,也更加清晰,以至于最终我们所回忆起来的事情与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甚至回忆起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偏差和失调,会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意义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会保护我们的决策和信念。第一,要搞清楚一段记忆是否真实有多么困难,某段完整的记忆包括它的细节,有时可能是完全错误的;第二,即便是很有把握的、完全肯定是准确的某段记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第三,那些支撑我们当前感受和想法的记忆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记忆通过改变他们的观点,来帮助他们克服过去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的不一致性。错误的记忆会让我们原谅自己,并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但有时候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失去对我们的生活负责的能力。对记忆偏差的理解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即便是深刻的记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可能会激励人们更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记忆,不再肯定自己的记忆都是准确的,不再产生用过去的经历来为现在的问题辩护的冲动。
潜意识
相信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原因时,自我辩护会导致自我吹捧:对自己好的行为给予表扬,为不好的行为寻找借口。潜在看法之所以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会影响夫妻之间的争吵方式甚至争吵的目的。如果夫妻双方争吵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好人,但是都做了错事而且又相当固执,或者由于暂时的情境压力做出了愚蠢的事情,那么就会有矫正和相互妥协并达成意见一致的希望。但是不幸福的夫妻变换了这个前提。因为夫妻双方都是自我辩护的高手,他们相互指责对方不愿意向自己性格良好的方向转变。如果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想去改变令对方烦恼或者痛苦的习惯,他们会说:我控制不了自己,人生气时很自然会提高嗓门。这是我的行为方式。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听得出自我辩护的意味,因为他们当然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因为他们每一次与警官、雇主或者街上那个令人讨厌的体重达300磅的陌生人说话时,他们并不会提高嗓门。
如何克服
承认错误,放弃自我辩护。就像挑剔别人的行为那样,通过反省和批判自己的行为,我们有可能打破自我辩护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我们只需在我们所感受到的和我们该如何做出反应之间进行片刻思考,考虑一下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坚持某种与事实相悖的信念。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在大脑将我们的想法固化为一贯的思维模式之前,我们可能已经改变了主意。当一位朋友犯了错误的时候,朋友仍然是朋友,错误仍然是错误。美国的文化中,错误被认为是严重的心理浪费。然而在日本,人们却并不是这样看。在日本,错误、失误和困惑都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爱迪生我并没有失败,我成功地发现了一万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错误并非需要否认或者为之辩护的个别人的可怕的失败经历,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会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2)篇
【认知失调】
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在这个例子中,对一个吸烟者而言,最直接的办法是停止吸烟以减少失调。但假定他已经尝试停止吸烟但最终失败了,他就只能通过下面的方式来减少失调:让自己确信吸烟的实际危害并不大,或者让自己确信吸烟的风险是值得的--因为吸烟可以帮助他放松或者防止他身体过重等自我欺骗的方式来减少失调。
【重构记忆】
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没有撒谎,我们相信自己的讲述。就如同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我们都会添加一些细节,而省略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细微的自我拔高的修饰,事实会被修饰得很好,以至于下一次我们还会增加一些细节;我们确信这些细微的无伤大雅的谎言会使故事更合理更清晰,(这种修饰)最终会使我们的回忆与真实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或者甚至回忆起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记忆就是这样成为我们个人的自我辩护的历史。为了减少认知失调,记忆还可以被重构。对记忆最重要的歪曲,是利用它来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进行辩护或者解释。
【实例而且相反,为什么他们往往感到上当受骗。假如那位自认为不讨人喜欢的女士遇到一位很棒的男士认真地向自己发起追求,她可能会感受到顷刻间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很可能会因蜂拥而至的失调而光泽尽失:“他看上我什么了?”她的答案不太可能是:“太好了;我一定比自己所认为的更有吸引力。”而更可能是:“一旦他发现了真实的我,他就会将我抛弃。”她将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来克服这种失调。
【错不在我】
我们从内心深处试图通过自我辩护来免遭失调的痛苦,但是灵魂却在不停地自我拷问。为减少这种失调,我们多数人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自我并维护自尊,以免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愚蠢、更易犯错误。
放弃自我辩护而承认错误,对于我们的心灵和人际关系都十分有益,那么为什么我们许多人不这样做呢?我们都很乐于看到别人勇于承担责任,但是为何我们自己却不能经常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必须这样做。自我辩护的行为几乎是自动形成的,我们意识不到,它会让我们避免因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而出现失调的感受。“错误?我不可能犯错误……那棵树是自己跳到我车上的……无论如何,我有什么必要为此道歉?是她先开始的……他偷了东西……这些都不是我的错。”其次,社会存在着一种“错误恐惧症”的文化氛围,错误总是与没有能力和愚蠢等特质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便是发现了错误,人们也不愿意去承认它。因为一旦承认了,就意味着自己是个只会胡扯的笨蛋。如果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错误并积极改正,我们就必须克服以上所讲的这两个障碍。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3)篇
自我辩护是本能,敢于认错是本事。
——题记
他在说谎!这件事情根本没发生过!先平息一下你的怒火,看看这本《错不在我》,或许你能释然,他可能真没有说谎,那件没有在实际中发生的事情的的确确在他的记忆里发生了。记忆为什么会出错?是不是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其实不然,人的天性中存在自我辩护的本能,强化利己的一切信息,在强化的过程中又会不自主地添加一些想象的成分。
自我辩护与撒谎不同,撒谎是说谎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撒谎,是为了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欺人。心理学上把推卸责任,想办法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现象称为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是认知失调导致的本能反应,属于自欺欺人。
作者指出人们往往是站在抉择的金字塔尖上—>错误的决策—>认知失调—>自我辩护—>跌落于塔底。即便跌落下来我们仍会自我欺骗,否认自己的错误或愚蠢,以至于背离了初衷摒弃了底线。因为我们很难承受来自灵魂的拷问,太需要通过自我辩护来免遭失调的痛苦,但同时自我辩护也蒙蔽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很难做到完全地自我接受。
自我辩护是本能,敢于认错是本事。当你对自我辩护有了深入的了解,有了打破自我辩护的意愿,开始留意自身的行为以及做出决策的理由,这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时间的历练和自我反省永远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