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读后感 第(1)篇
“瞧,她终于画出了心头萦回多年的幻景。”我望着拉姆齐夫人,却看不清她的表情。
田野里,紫色的、柔和的风信子与百合迎着风摇动着,好像在庆祝这场胜利。结束了,全都结束了。
人们如何在战争中死去,尸骨如何在印度的沙土中发白、燃烧。
可最终我们还是胜利了,对不?詹姆斯回来了吗?回来后就跟着他们一起搞研究吧,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拉姆齐夫人这样想着,心情仿佛舒畅了一点。尽管,莉丽没有按照她的意愿嫁人。班克斯,多好的一名学者,不就岁数大了些,但莉丽不也已经四十四岁了嘛。一个人到了四十四岁,就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我虚度年华,有何收获?”想不起是谁说过的话。那么,它意味着什么?时间,就像黑暗的洪流将我们冲刷,没有东西可以幸存下来,时间,从钥匙孔和缝隙中溜进来,蹑手蹑脚地绕过百叶窗,钻进了卧室,吞没了水壶和脸盆,吞噬了红色、黄色的大丽花,淹没了五斗橱轮廓分明的边缘与结实的形体。
“你”、“我”、“她”都随着岁月流逝而灰飞烟灭,什么也不会留存,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
拉姆齐夫人指着莉丽,指着莉丽的画。她说,唯有文字与绘画可以突破时间的流变,得以保存。
是呵,生命在这儿便静止不动了。野花,树叶,风,旋转的灯塔……海上的迷雾逐渐消散,一切清晰明了。
色彩在钢铁的框架上燃烧;在教堂的拱顶上,有蝶翅形的光芒。生活何处不充满着热烈与激情呢。生活又是如何由彼此相邻而各自独立的小事组合而成,凝聚为一个完整、起伏的波涛,而人就随着这波涛翻滚起伏,在那儿,一下子冲刷到海滩上。
他们登上了灯塔。
此时,拉姆齐夫人激动地对我说:一生的心愿已经了却,你解决了困扰我一辈子的难题——
在不牺牲自我的个性特征这个前提之下,如何来获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谅解和同情。
在一片混沌之中认识和把握真实,于一个混乱的时代里怎样建立起新的秩序。
使我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进入了某种永恒。
我要感谢你,真的谢谢你,伍尔芙——我天堂的引路人。拉姆齐夫人看着我,眼里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不,是我谢谢你才对,妈妈。
-2017.12.08 昕
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读后感 第(2)篇
意识流小说:其突出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总觉得能写出这种形式作品是种天赋,这和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能用琴声的抑扬顿挫、高低缓急展现弹奏者的情绪是一样的精妙。对于读者和听众,能感知理解多少全凭个人。就像三毛说张爱玲:n“她把空白留给读者,她请看书的人自己去寻找答案,或说,她不给答案——因为没有答案。总而言之,作者的这支笔对读者很高估,她不洗脑。”n与此有类似手笔的还有杜拉斯,干脆直接把字母拆成了碎片线条天女散花,她绝不会直接告诉你,这幅画的意境是黑色的,你要自个儿动脑子用红黄蓝三原色去调和。而若此时恰逢彭于晏经过,得嘞,瞬间魂儿颤手抖,颜料沾取存在误差,黑色变灰色~n故事很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创作背景、人物性格、“灯塔”象征的意义在开篇已经提前给了大纲。但一路看下来就感觉只能硬着头皮附和,丝毫插不上话。只要一开口就像是在用大白话去给一个成语做解释给一句诗做译,并且还总是搞不清状况,犹如,指着万籁俱寂的傍晚,夕阳下火红的天际,“人”字排开的群雁,傻呆呆的喊:看,灰机~oh!my god…[捂脸]n烧脑,懵逼,挫败,抓狂,即便如此还是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接触点新鲜东西。身边一搞传媒的妹子能把《中子星:流动的夸克海洋》读的津津有味,见面还兴奋的拉着我科普量子力学,对于这种拥有无限激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倒霉孩子,完全的投地拜服。怎么说也是经历过好些年的寒窗灯尽、好些年的“政史地理化生”、好些年“之乎者也矣焉哉”的,由衷想做一个,眼睛里煲着言情、脑袋里炖着大杂烩、肚子里煨着经史子集的,(朗)读者~n最后,一些对于意识流的个人感受:n一,“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嗯,你用一条通过透视画法跃然纸上的无尽的铁路送我离开,又发来远方寥寥闪烁的灯塔照片迎我回来。我凭着你给的彩铅和胶片,用贞子一样强大的念力从过去穿至未来。二,“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处于永远的流动状态中”。嗯,我的一些心情留在了娇花照水的湖畔,留在了惊涛拍岸的海边,留在了大雨中一眼万年的屋檐,你若以后再和我描述当时如何如何,再也回味不到,作为现下的我,只能礼貌地笑笑了。
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读后感 第(3)篇
每一个清晨,当你在微波炉前等待温热的牛奶的时候,你会盯着那倒计时的数字的某一瞬间感受到生命流失的速度快得令人惊慌和悲哀,而当你花两天时间阅读一本意识流书籍的时候,你竟然会有一种生命被放慢了节奏一般的错觉。全文透着淡淡的忧伤和温暖……作者细腻缜密的思维和观察令她的笔触碰到了这存在问题的诗一般的生活。第一部分窗的描写节奏缓慢,拉姆齐夫人的存在让它格外深刻温暖,平淡真实,仿佛一切就在你的眼前,你的脑海里结合你的个人阅历必定出现了一片草坪和临窗而坐的拉姆齐夫人,似乎伸手就能触碰得到拉姆齐夫人的围巾,或者可以问一句,你好拉姆齐夫人,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一个平凡的傍晚,一对育有8个儿女的夫妻,丈夫有点神经质,他喜欢自我为中心,喜欢被人同情,妻子漂亮善良体贴,是一个热心肠。这样的描写和独白,给读者一种回到自身生活的勇气,原来我们所拥有的生活并不是糟糕透顶的,所有的家庭都会有一些问题存在,抛去草坪管家阁楼大海灯塔书籍绘画,代替以麦田菜园黄土独院大山尘埃游戏快手,别无二致。这一部分,缓慢中饱含深情和暖意。第二部分,岁月的流逝。平铺残酷的事实。貌似无情地一代而过般的交代一种已经发生的事实,拉姆齐夫人死了,战死的、难产的,岁月的流逝中强加给人的痛苦和悲伤无奈,就这样发生着,日渐破败的房子像年老的仆人,被人遗忘一般。这是令人心口沉闷的一段,像是逃避它一样,作者也用了最简短的语言来交代它。第三部分,到灯塔去。似乎灯塔能给人的意象是光明希望激情幸福温暖感动,然而,阅读的体验确实拖拖拉拉的,像是一个孩子磨磨蹭蹭地想推迟去写作业一样,他们最终抵达了灯塔,那曾经有着遥远的光,稳定的光的灯塔,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魔力一般,在詹姆斯和所有人眼里变得不过如此,突兀孤独,再也回不去。掩卷,父亲和母亲的形象跃然而立。生活与艰难,幸福和温暖,岁月和流年,生命和死亡,孤独和执拗,温顺和抗拒,服从和沉默,成功和毁灭。我想,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n莉丽,应该是跟伍尔夫本人最接近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