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北宋名家词选讲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更新时间:2024-12-02 15:12:23

  北宋名家词选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北宋名家词选讲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古典文学里的常青藤-宋词

  读《北宋名家词选讲》 有感

  在中国古典文学浩瀚的星海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它们就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在夜色中闪闪发光。而我,却只独爱那一颗-宋词。物换星移,时光荏苒,而宋词,如一颗常亮之星,点亮整个夜空。

  少年时读词,只为贪恋那些美丽的词句。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莫名的春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初秋的凉意,潜入心扉)

  但只是囫囵个的吞下去,至于意思,意味,从来不管。

  人至中年,再手捧诗词,除了重温那些经典文字的味道,更多地是透过文字,体味诗人的心境。而这种体味全靠自己,依然困难,所以会选择词话。所谓词话,古已有之。如近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稍微往前一些,常州词派的张惠言先生的《词话》。而我之所以选择这本叶嘉莹先生的词话来读,是因为叶先生是现代人,解读的视角更具有现代性,另叶先生受过西方教育,同时在西方教学多年,自然又多了一个西方的角度,使整体的解读不拘泥于中国古典文学,更加全面,客观。

  先生的词话,把我领进了一条欣赏宋词的通途;通过先生的词话,也为我推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古人幽微的内心世界的窗。这,正是叶嘉莹先生词话的最大特点:说词,而不拘泥于词。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甚至成长经历,去赋予那些古老的文字一种生命力,一种感发的力量。这种感发的力量,如那原上之草,生生不息。

  宋词,起源于唐末,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朝,盛放于北宋。词最早是流行于民间,一种和乐而唱的文字,有点儿像今天的歌词。其内容大多是关于男女之情。最早的词集叫做《花间集》。只听名字,大约也能猜得出其内容,是比较通俗,浓艳的民间文学。但是后来,随着其流行程度的扩大,慢慢地,士大夫们也开始填词,因此内容渐渐丰富,不再只是一些香艳的歌词。在这本书中,叶先生只从北宋词人中挑选了几位颇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大体代表了宋词发展的脉络,从最初的曲子词,到后来的秋士易感之词,到诗化之词,再到后来的勾勒,思索的长调之词。

  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有以下几位:

  晏殊和欧阳修。二人同属于冯延巳开创的西江词派的传承者。晏殊得正中之俊,欧阳得正中之深。晏殊词与前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有情,还有理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他的词与纯情词人李煜不大相同。李煜之词,感情浓烈,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悲情在里面。读之易深陷而不得出之感;而晏殊的词,总给人以可以回味之境,因其内心有转寰的意识。

  欧阳修的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词中包含了一种赏玩,遣兴的意味。(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寸肠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种赏玩,不是我春风得意时的赏玩,而是人生低谷时,对景物的一种赏玩。透过这种赏玩,我们看到的是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

  以上两位,把之前的花间之词,提升到了另一种境界,变成了一种可以抒情,书写心境的一种小词。这是由于二人的身份,经历,赋予了小词新的内容,给人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并使得词除了娱乐化,还多了一些幽深的意味,诗境阔,词意长。

  对词的意境的拓展的另一位有力的推手是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善乐,其词颇为上口,故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以此说明其词当时的流行程度。但当时的人对其词并无太高评价,因其词中内容之流俗。真正使他跻身于名家之列的,是他蹉跎半生之后所写的另一些作品-秋士易感之词。(见上面所引)

  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敢于跳出固有的写作内容,把内心的郁闷,对事业,对人生的不快,直接寄托于词中。借助对秋景的铺陈,抒发自己有志而不得施的苦闷。而中国文人,素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和文名。远如诗经,楚辞,宋玉,近如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

  柳永的另一大功劳,推动了长调的发展,其对领字的使用,使得长调层次分明,情绪饱满。

  而到了苏东坡,在柳永的基础上,就把宋词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即词的诗化。

  在说这件事情前,我们先回忆一下诗,唐诗主要有五言,七律。讲究平仄,韵脚。所以唐诗宜颂。这是其形式之美。文以载道,不论何种文体,文字都会承载表达的任务,而诗以言志,正是唐诗表达的核心功能。而我们之前讲到词的起源时,曾经提到,词最初就是给歌女唱的曲子词,先有曲调(词牌),然后按音律,平仄去填词,其内容无外乎就是酒客和歌女之间的情事。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就把它和诗的地位明显地区分开了。但经过韦温,冯延巳,二李等人的努力,逐渐把词脱了艳俗的胚子,融入了更宽泛,幽深的内容,让人产生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到了苏东坡,我们可以翻一翻苏的词作,大约可以看到,他的词很少有写美女或男女之情的,大部分都是其感怀之作。读来铿锵而不失韵味。

  大家熟知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等等,太多耳熟能详或不能详的词,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东坡对于词的最大贡献是,他在词中,寄托了自己生平的意志,而非耽泥于词的传统内容,使得词的格调升华到了诗歌的境界。

  小令,长调,东坡都可以手到擒来,收放自如。在看东坡词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的笔法,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镜头一样,有长有短。有全景,有特写。而把这种手法运用得更加纯熟的,则是另一位词人:周邦彦。

  周邦彦的词,大多是长调。(凄恻。恨堆积。渐別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因其如柳永一样,精通音律,所以自己创了不少新调。其特点是善于勾勒,精心思索安排,时空错综。所以到了周邦彦,词,尤其是长调,感觉已经像故事了。镜头更加复杂,有点像后来戏剧中的编排方式,时空错综复杂。此风,也开了南宋词人的先河。所以周邦彦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至此,北宋词的发展,像正向攀升的曲调,到周邦彦,戛然而止。

  透过这段攀升的曲调,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词,如何一步步,从秾丽的民间曲子词,一点点脱胎成诗化之词,进而有了现代散文的雏形。

  读唐诗,宋词,除了可以欣赏语言本身带来的美感,它也像一个窗口,一个窥见古典文学的窗口。如果说唐诗好使用典故,那么宋词,也喜欢引用经典。近在咫尺的经典,远在天边的经典,都是宋词引用的范围。所以借助唐诗宋词,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学经典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的另一个想法就是,要好好读一遍诗经。因为宋词中的很多句子,就脱胎于此。

  而古典文学形式那么多,为何我独爱宋词,而非其他呢?如果你以为因为我是女性,那么就偏了。词中分婉约和豪放两派。虽身为女性,但我更喜读东坡,稼轩词。因为他们的词中,都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生意志,有一种历尽人生艰辛之后,笑看风起云涌的释然。

  中国的古典文学,从诗经起,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私以为经历了一个从古朴真诚,到气势宏伟,到言简意赅,到馥郁芬芳的一个变化历程。

  古诗感情真挚,但形式稍欠音韵工整之美。唐诗,极富音韵之美,但受限于形式,语言过于精炼,而减损了想象的空间。而宋词,既有音韵之美,形式又比唐诗自由,完全可以表达清楚所思所想,既可以寓景于情,也可以寓情于景,可以容人写出深婉之致。而后来的元曲,明清的白话文,及至今天的现代文,话越说越多,但妙语却少。听了一堆口水话,最后甚至都摸不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所以我们有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这样的词来形容语言精炼之美。

  读宋词,可以给疲累,麻木的心一个温暖,灵性的栖息的港湾。爱千年的宋词,爱宋词不老,如常青之滕。

  北宋名家词选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本书选取了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诸人作品。仅就作品而言,除贺铸略显笔力柔弱外,其他人,就都是宋词中的第一流大家。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是唐诗后的高峰,元曲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唐诗是完全书面化的语言,基本上是文人诗。到宋词,表达语言半书面半口语,走向普通百姓。《全宋词》中的很多作者,我们是没有半点信息的,仅仅就是收录了作品而已,这是诗词的平民化。到元曲时,基本完全平民化了,都是口语化的创作。有了这个基础,才有明清的白话小说的发展。

  所以我们看中国的文化发展,诗歌是其主要脉络之一,隐藏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密码。作者说透过宋词,可以理解宋朝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过程。说宋词的发展过程,就是宋朝的兴衰历程,是可以说得通的。

  唐诗把作品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个阶段的诗风是不一样的,正好体现了各个时代诗人们的心态,也就是人民的集体心态。宋词比较复杂一点,按作者的说法,我们大抵可以分为宋以前的萌芽期,代表是冯正中,南唐中主后主。北宋的高峰期,代表是本书中的诸人。然后是南宋落潮期,代表是辛弃疾,陆游。

  在我看来,唐诗和宋词的区别,一是结构上的不同,二是语言的不同,三是意境表达上的不同。唐诗的诗意在诗外,宋词的词意在词中。什么意思,就是一首好的宋词,结句基本是总结整片词的重点,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词意在词中。比如说小山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苏轼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都是很好的总结了词意。宋词主要的接受对象是一般人,老百姓像唱流行歌一样去唱它,一般人不能理解怎么流传。所以就有了语言的半口语化要求,以及这个词意在词中,需要作者自己揭示出来的要求。

  唐诗不同,因为唐诗有专门的宫廷演唱机构梨园,一般老百姓享受不了,而且也不一定都能理解文人诗。文化要从贵族走向文人,又从文人走向普通老百姓,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我们看汉赋,主要是宫廷的。唐诗,主要是文人的。宋词,半文人半民间的。元曲,全民化的。

  在这里我们看见一种趋势,任何不能惠及大部分人,任何脱离人民的文化。是必然会消亡的。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是文明的演进方式。

  作者谈词意时,说四个字:词外有词。大意为一首好词在本身的词意之外,还要有另外的“词”。观作者之意,这个另外的词,其实是故事。就是说好词一定有故事,在这首词的背后,有这么一个人一个事,或者一些人一些事。一首好词,读起来有意境,背后有故事。所以读词,也就一定要了解作者。非如此,你不太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作者谈到铺陈,说除非小令,词一定要铺展开来写。这个说法也是我深有感受深表赞同的。唐诗好比拳法,要集中,握拳要紧,打出来要有力量。词不一样,词像掌法,五指要抻开,抻得越平越好,打出来要有面积感。这就是铺陈的要求,唐诗一首诗仿佛一栋摩天大厦,高耸入云。宋词好比一个楼群,不是一栋楼高,而是一群楼高低起伏,构成一个大的建筑群。唐诗要表达很多东西时,得写组诗。宋词不用,一首长调就可以解决。

  铺陈的越全面越好,有景有情,有人有物。时间上有历史事件,有当下随想。空间上有千里之外,也有咫尺之间。有飞动之鸟,有静止之云,有流动之风,有凝望之客。宋词要构筑画面感,对于画面感的要求很高。像一幅时空的大幅画,越是长调子,这种体现越具体。

  好词要求感性的语言,要求理性的结构,要求灵性的感悟。由于词在写作上因为半口语化的原因,文字难度其实低于唐诗。但是在音乐感上,在画面感上,要高于唐诗。在灵感性上,则二者都是要求极高的。好诗词,必然有那种发自心灵的体悟表达出来。

  我们说,感性的好句子使人一读之下不免为之感动感染,情绪跌宕。灵性的好句子则使人一读之下不免为之一怔,为之一呆,为之而不免产生一种谈不上是悲是喜的空灵缥缈感。你就觉得这话说的真好,我就是觉得似曾相识,但是又觉得这不像是人写出来的,它是天然自在的,神工创造的。感性的句子达不到这种效果,它可以分辨,你知道这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你能体会他那种个人写作时的感受。灵性是有一种淡淡的,无限久远的东西围绕着。你就忘记了作者,只是沉浸在这种空灵无际的表达里,拔不出来。短暂的忘记了现实。这种灵性的力量很神奇,仿佛可以战胜一切现实,一切苦难,一切悲伤。

  当然,这里其实很有可能宗教意识是正确的。因为感性是短暂的,所谓短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带来的感受而已。而灵性则未必,因为按照宗教之说,灵魂不灭,它是永久存在的,所以它可以带来永恒宁静的力量。而感性做不到。我们觉得感性是个体人类的个体感受,所以短暂。而灵性是整个人类进化过程中亿万斯年记忆的融合,秘藏在生物的DNA里,所以具有无限性。这样,我们就能解释感性意识和灵性意识何以有这样大的不同。

  这也就是为什么诗歌艺术,总是特别强调灵感两个字的原因。灵者,灵性也,灵魂也。感者,感性也,感动也。没有灵感性的诗词,索然无味,食之无肉,嗅之无香。

  2019-4-19于贵阳

  北宋名家词选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是叶先生诗词讲演的集录,保留了口语特性,评说诗词细致入微,深入浅出。不同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或其他诗词评说,这是一本任何人捧起就能读得进去,并获得美感和启发的书。

  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和古诗词谈恋爱”的女子。一生浸淫,是一种什么状态?不是流于一时兴趣的消遣,不是附庸风雅的闲吟,而是像一棵根系不断向深处生长的树,像一枚钉子,深深地钉进去扎下去,很多常人不识的真理只在最深处。不为矜夸的事功,不为使人知慕的虚荣,而是一种在黑暗的孤寂之中仍能孜孜不舍的持守。

  看过叶先生讲演诗词的视频,耄耋之年仍神采奕奕,征引诗句信手拈来,谈霏玉屑,一时惊为天人。无怪乎她的学生说,她站在那里,就是活生生的诗。一种造诣至臻化境便是这样的物我合一吧!

  一个弱女子,历经世事纷扰,潇潇风雨中消得人比黄花瘦,人生悲苦终归于冲淡平和,或源于随遇而安的性情,也可以说是得益于古典诗词对心灵的滋养和启示。纵是看尽林花谢了春红,江水无语东流去,依然从容行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她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是呢,想想那些平淡的庸常,无数个重复的日子,不唯磨蚀了灵性,也湮灭了激情。或许只有那些看似无用的物事,才能让眼睛明亮,心性清澈,看得见柳丝拂春,雨润夏夜,听得见花开的声音,雪落的节奏…… 远离尘烟的诗句或是一种……

标签: 赤壁 读书 笔记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