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是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道德经》读书笔记15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触及《道德经》,是在一座较偏僻的道观中。
闲来无事,与家人出游,抱着躲开大都市的喧嚣,偷一处清净地的心情,四处游山玩水。一次偶然,进到了一座道观。门口小几上放着一些免费赠阅的经书小册。于是,我遇到了《道德经》。
想起曾经,爸爸对我说过:阅读,不仅是阅读,而且要悦读。悦是一种好心情,阅读时,应该抱着愉悦的心情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以及展开新的思考。但由于当时我年纪太小无法明白,但这一次,当身处寺内,手捧一册道德经,鼻嗅幽幽檀香,我仿佛明白何为悦读
悦读道德经,让我从中品出了丝丝韵味;再细品,我的心思便被致虚极,守静笃所吸引。
致虚极,守静笃,意为:使心灵达到虚寂的极点,坚守住生活的清静。这应该是学习道家思想时,观察自己,善待他人,相处自然的必需心态。
道家崇尚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生生不息,厚德载物,以及道家所独有的修真,意在回到生命最原始的根。
而首先需要的,不是怎样刻意地淡泊名利、隐居山林,而是先观察自己,坚守自己清静的生活,忍受孤寂。
尼泊尔有灵修少年,独自闭目修行,不吃不喝六年,虽然受社会微言,但是并不影响他学习自己,与世无争。对自己的清静,才更加方便于心静,心静才能更容易看清世界。或者稍作比喻,将万物归为一个池塘,有水有鱼有泥沙。天,为水;人,为鱼;土地,为泥沙。若鱼上下窜游即人心不静,则万物混沌,无法分清水与土,容易被世俗所欺骗、蒙蔽;若鱼只是静静游动即心静如止水,则万物明晰,水中无泥,泥沉水底,一切孰轻孰重,都会豁然开朗。
此为待己清静。
当自己的心已静,能做到生活清静,则应该对他人平静。
使心灵平静至极点时,待人则应该以宽厚容忍取代尖酸刻薄,处事则会以冷静取代急躁,遇到再急的事,也会有平静的心态。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意为:凡事都是相对的,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这才是永恒不变的。用如今的话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若我们以德报怨,公平公正,对待敌人不针锋相对、落井下石;对待朋友真诚而不溜须拍马,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那么所谓人缘也会自然而来,我们自己也可在社会中占一席清静之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为何上善若水,就是因为水与最善的人一样,平静待人。此为待人平静。
当自己已经能做到对待他人平静,则应该回到道家修真的本性,回到生命的原始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宁静相处。
古时候的人们,与大自然息息相生,时时都要看天生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仿佛对大自然的依赖越来越少,可以温室种植人工降雨甚至转基因提高产量因此,我们对大自然越来越不重视,捕鲨鱼伐树无数巨轮漏油各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
此为违反了道家的顺其自然。许多人误解:顺其自然就是屈服于命运,不做斗争。非也。顺其自然,是道家理论的基础,是指顺应自然的规律,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生不息,夫物芸芸的景象。若当我们真正寻回生命的本源,就会发现,被纪录片说得多彩缤纷的大自然其实是多么的宁静与和谐,看似弱肉强食的生物圈其实有着合理和谐的秩序。
这时,我们就应该还给大自然一份宁静,我们更为简朴的生活能减少自然界的负担,我们更为清静的心灵会知道如何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我们更为平和无为的性情会帮助我们放弃不必要的杀戮和浪费,减少自然和社会中流动的戾气,代之以一份宁静。
此为予自然宁静。
致虚极,守静笃;待己清静,待人平静,予自然宁静。
这是我悦读中的收获,致虚极,守静笃只是《道德经》中的众多名句中的一句,却道出为人处世的智慧心态,亦是道家入门的修行之路。落笔于此,不禁感叹,那么多人读过《道德经》,又有多少人能读懂这一种心态呢?转念一想,每人眼中都会看出一味与众不同智慧,这才是经典的魅力。
闲时细品《道德经》,悟出的道理使人感受读之愉悦,读之清静,又使人品尝出静读人生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