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描述了六十年代的人们的成长经历。女作家虹影用朴实的语言,极其切近地恢复和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成长经验。小说的主人公六六出生于一九六二年的重庆,那是一个大饥饿的年代。而六六则是双重饥饿(食饥饿与性饥饿)的产物,是靠一根扁担两根绳子挑着家庭重担又饥又饿的母亲和另一个只拥有一副贫穷的肩膀的年轻男人的私生女,因为这一特殊身世,她失去父爱,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让历史老师的性充塞于自己的身体,以填补那恐怖的,虚无的,绝望的饥饿的深渊。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还写了有传奇经历的外祖母,一生辛劳苦命的母亲,如同幽灵般一直在暗中跟随她的生父,冷漠寡情的异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以及她的第一情人等人物。这部小说不是一部单纯的个人回忆录,主人由有一个饱受屈辱的弱女子经受环境的重压,在社会这个熔炉中忍受着煎熬,最后磨砺出异常强悍坚韧的意志。正是这种意志最终改变了她的命运。整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有贫民区弥漫的腐败的恶臭,长江里漂浮的死尸阁楼里无隐私的拥挤的生活,手足之间的亲近因饥饿而产生的怨恨这种痛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伤痛。
虹影把饥饿年代的苦难写得令人不寒而栗,作者描写苦难人生时非常冷静,和她以往的作品很不同。熬过大苦难的幸存的女儿,此时身在大洋彼岸,时间与空间均已拉开距离,一切都变得那样的明白清晰,无需浮躁,从容地写下便令人惊心动魄。作者不仅写出了苦难现象,而且写了苦难重压下人的心理变态。人在饥饿到极点时无所谓羞耻屈辱。主人公六六和历史老师的变态爱蕴含着沉重的悲伤,然而所有的悲伤都化解于濒临绝望的心理中。
体验和心验是不同的,痛彻肌肤的生理体验有助于深化心理的感悟。虹影写了自己体验过的一段历史,所以作品来得真切又深切。
这部小说是以一名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女子向朋友娓娓道来的口吻写的,整个作品的基调趋于平稳,既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大喜大悲,但是苦难的悲伤,世态的炎凉,命运的不可抗拒,精神世界的荒芜等众生在人生中或多或少都能体验到的瞬间都无声无息地浸透在作品中,那极具张力的文字悄悄地起作用于读者的内心,最后读者与作家的内心产生契合,这种力透纸背的力量是何等的感人至深。
徜徉与虹影的内心世界,不仅能了解那一段历史及其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还有女性细腻的感知能力。《饥饿的女儿》不仅使读者体验到别样的人生历练,得到思想上的拓展,还使读者的心灵得到震撼并得到升华,学会以另一种视角看待苦难,亲情,人生等不可逃避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