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村里梦红楼·六>
连接昨日之叙,‘敦诚’和‘敦敏’在‘右翼宗学’于‘乾隆九年’进入‘右翼宗学’读书,届时雪芹大约二十几岁,是否已经也进入‘右翼宗学’当差,似乎不详,但亦可从‘敦诚’之经历中可以佐证。
当然‘敦诚’十一岁时,要跟曹雪芹结交成好友可能性不大,但‘敦敏’十五岁时进入‘右翼宗学’,与曹雪芹结交并成为好友可能性就很大了,也可说‘敦敏’带着‘敦诚’与曹雪芹相交莫逆,但‘敦敏’留下书面材料比‘敦诚’少了很多,于是至少从‘敦诚’留下的笔记书纸中,于‘乾隆十五年’时‘敦诚’也已经十六七岁了,这个时候雪芹与其相往应无年龄之障碍,他们之间开始一天到晚在一起谈天说地,建立起终生之友谊。
故而曹雪芹跟‘敦诚’、‘敦敏’于[当时虎门数晨夕],在‘右翼宗学’日夜相陪,西窗剪烛,高谈阔论,诗文唱和之那一段时间也大概也至少在‘乾隆十五年‘到‘乾隆二十年’之间,雪芹是肯定在‘右翼宗学’当差。如此一来便在与前几篇推寻出雪芹著书《红楼梦》时间为,‘乾隆七年’或‘乾隆八年’至‘乾隆十七年’到‘乾隆十八年’这一时段内,而这两者时间段相合!
从而也就可以判断,‘敦诚’、‘敦敏’与雪芹相互成为朋友一定在‘右翼宗学’之内,而且至少在‘乾隆二十年’前,雪芹主要在‘右翼宗学’内工作或生活过一长段时间,而到了‘乾隆二十二年’雪芹已经迁至‘西山黄叶村’了,离开‘右翼宗学’,没了差事,也就没了糊口度日之营生,加上家族败落殆尽,才不得不迁至郊野之地。
而《红楼梦》之成书,至少在‘乾隆十九年’,即甲戌年,已有了‘甲戌本’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当时其还未迁至‘黄叶村’,其创作的高峰期应该在‘右翼宗学’时,当时其精力,条件,稳定,状态亦是可以说曹雪芹就是在‘右翼宗学’当差的这一段时期内,就是在跟‘敦诚’、‘敦敏’相交莫逆的这一段时间里完成其不朽之巨著《红楼梦》。
而‘不如著书黄叶村’之由来,亦可视作‘敦诚’曾在‘右翼宗学’时见到过雪芹著书之场景,否则何以知晓雪芹有著书之平日爱好一说,也正是从在‘右翼宗学’与雪芹交往时开始借阅《红楼梦》之手稿,从而看过一些《红楼梦》内容,亦可证明雪芹曾在‘右翼宗学’时著书《红楼梦》。
综上所述,‘右翼宗学’中某一处书斋才是‘悼红轩’之所在,才是真正曹雪芹著《红楼梦》之处,而非晚年流落至‘黄叶村’才著书《红楼梦》。
‘不如著书黄叶村’是好友对曹雪芹之殷切期望,但走向生命尽头在贫病交迫中的曹雪芹于‘黄叶村’中,亦只可‘黄叶村里梦红楼’,而且无力动笔再续《红楼梦》,才留下无法名状之憾,如今想起,徒增伤悲,浩叹万千,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