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定义是什么?是血缘关系还是爱决定了母亲的身份?”这是《小小小小的火》力图寻找的答案。相比于前一本《无声告白》,这本书从日常故事中挖掘出的角度更加深刻,更让读者体会到其用心程度。两个家庭对于孩子的纷争、对于孩子的不同看法,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孩子们带来影响。这种从父母身上流传下来的“生命之火”,对孩子内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殊不知孩子的内心如此独特,小小的火亦能掀起燎原之势。因此也就能够能够理解,伊奇小小的身躯徒步几十分钟愤怒地寻找家人,又如此愤怒地点火,毅然决然地离去。一场大火或许能终止一切,又能改变一切,因此也就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重生。
“火”的诞生始于毁灭,终于毁灭,不知古人第一次试探性地触碰火苗的时候,眼中会有怎样的奇异色彩。生命的延续正如火苗的留存,星星之火、希望之火,亦有摧枯拉朽之潜在力量。
米娅与理查德森太太对待“火苗”的态度如此不同,也就产生了迥异的做法。对于理查德森太太而言,“火苗”意味着危险,是对节序生活的一种反叛。“她始终觉得,那种如同火焰的冲动是种极其危险的东西,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能推倒墙壁、越过鸿沟,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哪怕只有一丝微风,也能让火势燃烧若干英里。因此,最好还是小心控制这些小火苗,像保存奥运火种那样,谨慎的传给下一代――抑或是只适合把它留存起来观赏,提醒人们,冲动必须加以驯化,火苗必须得到控制,发出适当的光和热已经足够,没有转成燎原之势的必要,她认为,预防火苗引发的火灾才是关键。”
而米娅以其艺术家的目光,对“火苗”的生长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她无意中抑制或是改变火苗,她只知在她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长的空间、都有独特的印记,单看她对于理查德森一家的送别礼物就可以看出来。
米娅这个人物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米娅因为艺术选择代孕,但当她真正看到了这个孩子后,她选择了独自扶养孩子长大,过上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她是珀尔的母亲,但却同样收获了伊奇与莱克西的爱戴。她似乎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艺术家,但在作者的详细描写中,一个从小热爱艺术、哪怕遭遇困难依旧不放弃的母亲形象顿时映入眼帘。
不禁沉思,当我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我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对于孩子心中的“小小的火”,我该如何小心翼翼地培养,让其茁壮成长?教育时常是不可避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