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中学有一篇课文选自《城南旧事》,可能当时年纪尚小、又可能没能完整的读过这本书,所以当时没有强烈的情感感受。
如今一口气读完《城南旧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秀贞和妞儿、小偷、宋媽和爸爸。除了兰姨娘外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和忧伤。
全文采用的是儿童叙事视角,以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眼光来看待人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与善恶,其中不夹杂一丝成人所具有的世俗眼光,在孩子的眼中疯子不再是疯子、坏人可能是具有人情味的好人。秀贞不是人们眼中的疯子,而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爱女心切的大胆女性,不幸的是她最终没能突破传统而成为封建礼制下的牺牲品,出人意料的是秀贞与妞儿的结局,这种结局或许对秀贞和妞儿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只愿她们在天国不再饱受苦楚能和三叔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还有收破烂的小偷,作家用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似乎更有意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又是一个古老而无解的话题,你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呢?还是信奉上帝所说的“人生来有罪”?收破烂的小伙子确实偷窃他人的财务,你能说这是善吗?但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习成绩顶好的弟弟和母亲你能说这是恶吗?我在想如果每个人都有一把“心中的道德法则”的标尺或许也就无所谓善和恶了吧!
宋媽的故事其实是大多现代人的写照,就如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由于身处农村,对这种事情屡见不鲜。现在的很多乡村,父母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他们大多远走他乡只为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只能孤寂的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逢过年或几年彼此才能见上一面。记得春节有一则新闻看得我泪流满面: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冬风凛冽的村口等待外出归来的父亲。看了让人既为孩子的懂事而欣慰又感到心寒,忍不住流出泪来。宋媽也一样,自孩子小时就与他们骨肉分离,直到几年后才得知一死一送,我想这是每个母亲都无法承受的吧!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完这个小故事也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小时候我也曾因为晚起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的打骂,只不过我的老师并没英子老师那么仁慈,到了学校又打了手心,现在回忆起来也充满了感动。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完依旧有一种心酸,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她不能再如小孩儿般任性,她需要帮妈妈撑起整个大家,这对于英子来说无疑是勇敢和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