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精进》第一章时间之尺,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大,读完这一章我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左右。
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那么大呢?
1、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书的回答是:“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可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而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2017年就剩下最后一个月了,也是到该对这一年进行总结的时候了。
我是一位全职妈妈,但是我的时间并不是全部给了家庭,给了孩子。我将我的时间分为三等分:一份给家庭,一份给孩子,另外一份给自己。
这一年是我陪伴孩子成长的一年,同时也是我自己给自己成长的一年。
当有父母在为孩子吃饭问题而发愁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完全独立、轻松自如吃饭了;当有父母为孩子启蒙阅读而烦恼的时候,我的孩子每天拿着书跟在妈妈后面,让妈妈讲故事;当有父母开始抱怨孩子为什么就听不懂父母说的话了,我的孩子却能够按照妈妈的指示完成任务。
我将自己的时间用在自己成长和亲子教育上,所以我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越来越独立。
我在工作上投资的时间少,对应就是我的财富来源就比较少。这就是你付出多少,你就会得到多少。
2、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郑重”的态度。你只有专注,持续坚持的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在这件事情上就会有所结果。
3、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现在的人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是缺乏物质吗?答案显然不是,是因为我们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
比如眼见17年就要结束了,我难到要一直抱怨、自责这一年我什么都不做。显然不行,如果我一直处于抱怨、自责的态度来对待已过去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没有进步,反而会变得更加消极。
对于生活,友情,爱情我们可以用享乐主义视觉来对待。
对于过去有趣的,值得纪念的事情,每次翻出来回忆,也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
对于17年我在工作上没有任何成绩,但是我对于自我成长投入了。之所以工作没有成绩,是因为我还没有投入工作。但是我投资成长自己,那么我就会为未来工作而做好铺垫。这样我们可以叫未来视觉。
要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那么18年我就要为自己在工作方面做好计划。自己希望能够在哪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我现在的不足是,那就弥补自己的不足。
无论我们用哪种视觉,都需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4、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
从小我们就被反复教导,要“合理利用时间”。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反躬自省,我发现我一直坚持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的教育,可能是自己是做培训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在怀孕前我接触到了国学,并且开始系统读经,所以孩子的胎教到现在一直都是系统的听国学。
虽然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成绩,但是我始终相信并且坚持给孩子实施国学教育。看到本书的内容,发现自己很有眼光。
长半衰期的事件,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我爱阅读,爱写作。阅读,让我的面更广。写作,让我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