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私心的,想呆在屋子里也能感受外面的自由,所以有了窗,这是我对窗的出现的奇想。
也许人们都有徐志摩《想飞》的愿望,渴望自由,将所有躁动的因子慷慨地暴露出来,与自然分享不拘一格的舒畅。然而,现实总驱使你忙碌于事业等。你不舍,所以用窗暗地里呼吸自由的气味,调剂沉闷的生活。有位作家写道生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婚姻,工作是这场婚姻中最锅碗瓢盘的过程,琐碎,单调,散发着霉烂的气息。而自然,就像你朝夕暮想的一个情人,每天鲜活地站在窗外,群居飘舞,芬芳朦胧,等待着你与她的幽会,就是这样子,窗外面的自由是我们永恒的情人,作在屋里的人应该与她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而窗子粉饰了她的美,用距离构造朦胧美,牵引着人们的好奇心。
因为得不到,屋里的人对窗外的自由总充满着向往。同时,不容置疑的是,窗外确实是唤醒生命的境地。老鹰展翅高飞,蒲公英随风流浪,浪花嬉戏于海水它们不因屋里的阴暗,冷漠,沉迷而静止。潮汐依然不停,天地在弹指一间变化着。自由赋予了生命足以燃烧的能量,清烟为了达到白云的高度,离开屋子的暖和,一切在窗的眼里浓缩成快乐。当人在屋子里伏案努力时,月光以高姿态照入屋内,尘埃在光路中拥抱,问候,星星在夜空上歌唱,这时应感谢窗子,它们是善良的,将美丽同屋内者共同分享。
累了,站在窗前,眼睛所看到的应该是万物在恬静地安睡,她们想睡就睡,即使在风中,是自然恩赐的自由。闭上双眼,放松全身的肌肉,呼吸着天地间的灵气,任思绪乘着风神游,神游到乌托邦,放纵自我,沉醉于自然,参与快乐。
周涛在《隔窗看雀》中有这样的一个结尾:瞧,枝上的一个逗号(麻雀)飞走了,噗地又飞走一个。也许,这就是外面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