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荔枝
这个寒假有幸读到李老师的《教育为谁》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就书中的内容以及个人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的感想。
有关于书中提到的什么是"好课堂"这一观点,根据我们以往的理解,一般说一堂课好不好,要看老师讲得生不生动,内容丰不丰富,学生气氛活不活跃。而关于好"好课堂"标准或特征,已经有许多老师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这个"原则",还有那个"维度",还有各种"生成性""互动性"之类等等。这些概况丰富了我们对好课堂的理解。但李老师却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为"好课堂"的标准提供了一个朴素的理解: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有趣,就是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实践过得很快,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成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收获。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成了看小沈阳,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无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有效。
教书几年来年,我也有深刻体会。一节课讲得好不好,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一双双眼睛注视着你的话,说明这节课是很成功的。课堂有趣真的很重要,不管你这节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爱听,甚至没兴趣听,那么你也是不成功的,因为学生根本就无法吸收到你所传授的知识,你讲了也是白讲。所以,要使学生能吸收你所传授的知识,你就要让你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才能吸引学生听你的课。这个是事实,以往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教学,课堂都是老师"教"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非常少,虽然学生的成绩也会提高,但是,看到的却是学生的固定思维,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思想,缺少创新思维,从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不活跃,就很难有新的突破。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让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创新,不断地打破了常规。
顺着"好课堂"的标准,李老师认为,所谓"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
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以及要点燃的思想火花与要拓宽的海洋般的开阔胸襟和视野……有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情趣,浪漫,好玩儿,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心灵激荡,泪流满面——或是教室里老师讲的一个跌宕起伏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师生之间在田野上的追逐以及让风筝在蓝天写诗……李老师把"好教育"归纳为是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从教师和孩子的角度阐述得如诗如画。确实,我们经常都会说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也就是从我们老师自身出发而已,考虑我们所教的内容是否有意义,学生所学是否有意义,从而就经常会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只有乏味的"意义"而没有"意思".李老师所说的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才是完整而完美的教育,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的趣味,在孩子的童年多给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才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丰富多彩。让教育"有意思",其实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让教育的痕迹尽可能淡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
我们要尽可能在友好、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去渲染学生,去陶冶学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做人、做事、生活的知识,这才是成功而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