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十字镇》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屠夫十字镇》是一片美国西部小说,它具有繁琐的细节,或者说它只有细节。类似哲理的话,是安德鲁斯面对旷野的感受:透过树林和绵延的田野,他隐约能看到西边遥远的地平线;此时此刻,他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以及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自己的美丽天性。
这段话出现的时候我是欣喜的,好似有人懂得自己了一样——现实是压抑的,周遭都是虚伪的,我渴望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寻找真正的自我,释放自己的天性。而‘好似有人懂得了自己’,讲这句话的基调为:我觉得从未有人懂过我,或者,我从不认为有人能懂得我,人们或许永远不会明白我的想法——我觉得当前实在是糟透了,我甚至都没法自由地呼吸,这地方一无是处,总会有一个能够完美接纳自己的地方。
结果,在文章结尾,被无情啪啪打脸。结尾的分析不仅干脆而利落地指出了我看待事情非黑即白的态度,连同我暗藏的‘谁也不懂我’的心境都给挖了出来,一齐摔在了地上,支离磨碎。然后毫不客气得把上面那段引用的引起再贴了一篇,好似是在说,你是不是就是从这段开始就瞎想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连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不过,这结尾的分析是附录,属于作者的学生,我一度觉得,这附录不如不要。一是脸不会那么疼,其次便是附录结尾并不符合我对于之前部分的总结。我个人的情感在这本书中的其中一个点已经得到了终结,阅览后面的部分只是必要的结局。
个人情感的终结是在米勒刚回来,准备去找麦克唐纳聊一聊的时候。那时候,米勒一无所有。熬着干渴和日晒前往秘密的山谷,那里是他的梦想,他将获得大笔的金钱。只要他能够拿到那批野牛皮,他等到了有人愿意提供资金用以购买马车和牛马,那人甚至愿意提供资金支付工资,那人同时愿意以他为领头,甚至最后只拿四成利润,几乎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而最后一切都没了,施奈德淹死了,米勒或许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那漂流而去的一千五百张野牛皮。他什么都没了,他本可以早点回到镇子上,但是他想要得到所有的野牛皮,结果山谷被雪封住了出口。那些野牛在米勒眼里没有野性和威严,金钱的力量让他忽略枪管的滚烫,一刻不停,节奏轻快地不断射击。
雪封住了,在山谷里只能吃淡而无味的青豆,甚至到最后只能吃野兽,用火烤,没有其他的,一烤就是六个月。春天来了,本来是胜利的喜悦溢余心头,可是却在回来的路上,在拿到金钱的路上,一根木头,不知从何而来的木头毁了一切。大半年的时间白费了,冰寒与孤独的忍受白费了,梦想的实现幻灭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糟呢。
其实,一切并不算糟,尽管丢了一千五百张野牛皮,但是山谷里还有三千张呢,只是,该死的我,把那三千张给忘了。米勒并不绝望,只是,读书笔记看书的我绝望了。那时候我想的是,米勒找麦克唐纳是想加入他的猎队,这本是米勒拒绝了无数次的事情,但是已经没有办法了不是嘛,只能放弃了,梦想已经破灭了。
于是在结局——米勒一把火毁掉堆存的所有野牛皮(野牛皮已经卖不出去了)之前,我的个人情感已经迎来了结束,我提前选择了放弃。面对困难,我选择了放弃,我没有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让米勒接受了雇佣,成为了普通的一员,成为了人群中普通的一员。
我为什么提前宣告放弃呢,因为我在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我当时想的就是:该放弃了。心里默默想着。书里的故事与生活第一次产生了连接。之所以说是第一次连接,是因为这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在生活和故事的模糊不清的界限中。
它是选择,不是任何道理,不是某些电影或书籍在独白或者结局中一定会出现的道理,不管那些道理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我想,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就来源于我将自己代入其中的无意识间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依赖于前面繁杂的细节,那些细节中,没有音乐,没有情绪。
因此,这选择是真实的,这选择代表了我,这选择从虚假过渡到了真实。作者:别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