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绵不休。乱世造英雄,无数有血有肉的历史形象通过《三国演义》展示在我们面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诸葛亮。
儿时,诸葛亮形象之光辉高大在我心中是没有什么人可以比拟的。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尽心尽力辅佐弱智的刘阿斗,喋血五丈原,叫人惋惜。
可是,等我通过《三国志》等典籍了解了三国时期的真实事实后,我对《三国演义》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真实三国中,诸葛亮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而非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出山等一战,火烧博望便是罗贯中先生替他烧的,而后来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空成计也多为其它事件改编而来。而促成孙刘联盟中,虽然无舌战群儒等事,但诸葛亮也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演义中大度豪爽的周瑜变得小肚鸡肠,足智多谋的鲁肃变得老实愚钝。演义对诸葛亮的正写反衬真可谓不遗余力。
而对于原先我认为是诸葛亮的对立面曹操,抵毁丑化也是不遗余力,最典型的便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说了一名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而在演义中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个天下,使曹操的奸邪嘴脸显露无遗。
如此,我们便要问,为什么要对诸葛亮白加推崇呢?我以为有三。
其一,统治阶需要一个忠臣。对诸葛亮的忠诚,我觉得无需多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最好的写照。刘备去世后,他大权独揽,完全可以像曹操一样封公,以期将那个历史中并不弱智却也不可能斗得过他的刘禅逼退位。但他没有,即使黩武伐魏,也要将对刘氏的忠诚进行到底,史上如此忠臣怕也难寻第二。
其二,士族需要一个代表。对于后世这些需要至少三次大考,无数日夜苦读才有一线机会得到重用的士人们,被君主三请再出山的绝对是梦想中的事。同时,哪一个士人不想像诸葛亮一样位极人臣,大权独揽?而比起曹操时时犯忌讳的真话,诸葛亮的谨慎忠诚也更能被士人接受。
其三,百姓需要一个清官。诸葛亮虽为丞相,却尽忠职守,廉洁奉公。他执法为公,在他治下的蜀国,是三国中百姓生活状态最好的国家。同时,他大小事件无不身亲,实在是父母官的模范,所以百姓对他的崇敬也无可非议。
在我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纯粹的人,目的纯粹、行动纯粹、结果纯粹,而后世在他的身上增加了太多的光环。正如罗贯中引明代才子杨慎的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多少事,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