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苏东坡传每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04 17:48:11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苏东坡传每章读后感

  我读的《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写的传记。

  全书按照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分成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与流放岁月。

  作者对苏东坡的生平逸事及所作辞赋进行解读,从而分析苏东坡的心理性格。

  纵观苏东坡一生,只能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

  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

  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

  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

  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

  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

  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也是幸福的。

  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

  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苏东坡是刚直的。

  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

  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

  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作者曾经也这样描述过:“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会对那些带头人物有所威胁,那你就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

  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休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听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

  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

  第三条,当特别提防开罪他人。

  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作者说这就是朋党之争时政治之中的规则。

  显然,苏东坡已一一犯规了,但这并不是他不明白这些“秘诀”,实是因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更何况这些本性是值得歌颂的。

  苏东坡就是要做到说话做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当朝云产下一个男婴之时,苏东坡也曾写到:“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许他知道,这许许多多的灾祸,全是由于他的才智。

  但我想,这更是因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灭呀!

  虽然后世美誉甚多,但是苏东坡留给我的印象,仍然是多面的,丰富的,有血有肉的。

  他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他也曾经想要自杀,他也曾经在文字狱中承认莫须有的罪名,他也因为高调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些政敌们出于利益和妒忌对他进行了无情的迫害。

  但他,绝对是一个健康的人。

  他不偏激,儒释道在他的身上有着完美的融合。

  他有儒家的进取,正义,也有佛道的洒脱出世。

  他即追求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也不放过品尝美味的机会。

  他有文人的优点,却没有文人的酸腐和清高之气,反而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更在黄州这个苦寒之地亲自开垦,做一个躬耕的农夫。

  前面提到了的都是我对苏东坡的整体感受,全书共分为四卷,而卷三“老练”在我看来就是他内心真正的平静。

  苏东坡在写诗做赋、当官之余,修行瑜伽、佛教、道教等,与其弟子由交流,颇有心得。

  然而,他留有自己的见解,把各家思想融合并用于自身。

  一般的,一个人需要有信仰来支持他的灵魂,有追求来引导自己的道路,有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忧愁,有动力来使自己奋斗。

  对于东坡这一个两遭贬谪远迁的人,这些使他思想境界更高的理论更为完备吧。

  年轻时,他继承了父亲苏洵的狂放不羁。

  他写讽刺诗、写诉状、写奏章劝皇帝改变观念,因而遭受打击。

  在被贬谪后,在向南的漫漫长路上,在南方的蛮荒之地,在一个个不眠之夜,他参悟了生命的真谛。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娥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这三十二字警告,是他写给自己昼夜观看的。

  “失去人间美好东西的人,才感觉得到人间的幸福。”在一次次的顿悟中,“他讽刺的奇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除去对苏东坡的生平记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极其富有文学韵味: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

  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

  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传读后感【2】

  想起苏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

  what is in a name?

  容我用莎翁这句著名的话开头,what is in a name? 在人类的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仰望过无数光彩夺目的人物,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里,我们也拜读过太多似流星般灿然闪亮的传奇。

  然而,一千年过后,唇齿轻启间流泻出不经意的微笑,虔诚地诵读这个名字,苏轼,仿佛还有一种奇迹。

  what is in his name? 我们大可以去故纸堆里翻找他的笔迹,去传说里追随他的身影。

  可那是苏轼么?在阴沉的天气里,在满目的第N手资料中抬头,我忽然想起了苏轼。

  然后笑了。

  苏轼在哪里?

  前几天亲戚在家里做客,姨妈吃的开心就找妈妈讨教方法。

  妈妈笑说我哪里有什么方法,不过苏门弄斧。

  然后我们几个一起恍然大悟:苏轼的东坡肉?妈妈连连点头:是哟是哟。

  仿佛聊起苏轼就像聊起隔壁那个拄着拐杖,杖上挂着酒葫芦的老丈。

  这个人老跟佛印过不去,结果每次都是自己吃亏。

  他还跟妹妹斗嘴,结果妹妹反讽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然后他跟王安石也开玩笑,轻松大胆地就跟他和路边的农夫开玩笑一般无二。

  苏轼这个名字,提起来在想起悲愤之前总是先引起会心

  的微笑,就好像我们到了餐馆经常忍不住要点东坡肉一样。

  他不愿用那狼毫写千古文章,倒沾沾自喜地起烧肉大法:洗净锅,少著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说完了自己得意洋洋地继续,啊呀,一大早起来打两碗肉俺一个人大块朵颖,多来劲儿呀。

  ——他倒不怕高血脂。

  现在,我一边儿写这个老头,一边儿自己吭哧吭哧的乐。

  他达时也欣然,贫时也陶然。

  在人生的舞台上他飞扬跳脱,快活无辜地像一个玩水的孩子。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得到了无边的赐福,他了解人生的磨难和无可奈何,对此他不投降也不恋战,安详从容地教暗处的宵小也无地自容。

  所以连他的敌人都得承认,想苏东坡有什么坏心那可真难,没人会相信。

  但他也绝非是道貌岸然,仙风道骨之流,事实上他跟道貌岸然相去千里。

  大家坐而论道的时候他乐呵呵地说:皆不足道,难在去欲。

  还一本正经的记在笔记里,绝无遮遮掩掩的意思,倒说自己觉得怪有趣的。

  他跟失足妇女农夫渔人做朋友,并不把自己的才华当作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他不做坏事,所以被关起来了也照样呼呼大睡,跟在家里一样。

  在衣香鬓影的大背景之下,苏轼一边回绝正常的社交邀请,然后又恐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写诗记之,以示自己其实并没有重大的约会在身,直白的表述近乎让人难以接受。

  他一生坦坦荡荡,无不可对人言,然后他又明白自己真是不可救药。

  林语堂写苏东坡开始于洋洋洒洒的论述,他的个人魔力,熠熠生

  辉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但是我觉得我喜欢苏东坡超过了喜欢一首诗一阙词,超过一幅画一堂字。

  我喜欢苏东坡不仅和他的艺术才华没有绝对联系,甚至和他的道德水准亦没有因果关系。

  他是苏东坡,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有阮陶,有李杜,有唐伯虎纪晓岚。

  我们有的是文人骚客,有的是山野隐逸的世外高人,亦有的是忠臣良将。

  可是拿苏东坡来看,似乎总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他不完全避世,他也不乐意走文死谏的血色大路;他写诗画画儿,可是也愿意抗个锄头跟目不识丁的老农聊天;他就是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不同,每次你要把他分门别类地放到什么纲什么目底下去,这个老头就笑容满面地看着你,然后你又想起来,且慢,他貌似好像也许并不适合这个纲这个目。

  他到底是谁?他就是苏东坡。

  终其一世他仿佛老是那个眉州的少年,眉目清朗,若无其事。

  记得林语堂曾说,中国文人既是道家又是儒家。

  他们得意时尽忠尽孝,以大儒的入世标准来要求自己。

  而他们失意的时候则忘情于山水之间,以道家的出世思想安慰自己。

  如果苏东坡的一生停在乌台诗案之前,停在黄州之前,那么他也许只是无数文人骚客之中的一名,也许他在顺境里写过一些意气风发的佳作,也许他在坎坷中会发出世人皆醉的浩叹。

  不过如果是那样,那么他只是苏轼,不会成为苏东坡,他的名字不会被文人骚客,村夫农妇一起牢牢记住。

  苏轼写过一首词,用来概括他的一生再恰当不过:莫听穿林打叶

  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说来潇洒,若真考量起来,恐怕也只是他的向往。

  苏东坡传读后感【3】

  最近在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读的感受。

  苏东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地位恐怕也只有李杜能与之匹敌,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读过这本书后,对苏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本书没有史实记载的东坡传记那样文字严肃,林语堂笔下的东坡传文字亲切,字里行间充满对苏轼的喜爱之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褒贬鲜明,读起来轻松、更有趣味性。

  读完之后,瞬间觉得苏轼确实可以称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苏东坡之伟大,首先在于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天地万物,世间百态,了然于胸,下笔入神。

  从才华来看,他是一代文豪,他一生著作颇丰,著七百多少诗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广为人传,那种天马行空,绝非常人可有。

  当然苏东坡的才华远非吟诗作对,他也是位博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儒释道百家,工程农学,医学炼丹,可谓无所不精,就连小烹,亦有独到深刻见解,如他在黄州时独创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都让后人津津乐道。

  《苏东坡传》中还记载,他从儋州返回大陆期间,正逢夏季,非常之热。

  他得了痢疾。

  他以为自己喝冷水过多,觉得特别软弱无力。

  就自己买了一服药黄香来吃,顿时觉得好得多了。

  中医认为黄香是很有力的补药,能补血、补内脏各经,很多现代的中国人天天论碗喝黄香汤,确有益处。

  纵观《苏东坡传》,他堪称百科全书,万能全才,无不让人佩服。

  苏东坡的伟大、令人敬畏的还有他的正直,他敢于挑战权贵,勇于唱反调,忧国忧民,为民请命。

  他任徐州太守,杭州知州,被贬惠州之时,兴修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著名的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他所修建,“苏堤春晓”已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这也是得到后世人民爱戴尊敬的原因。

  苏东坡的伟大还体现在他的乐观豁达之上。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指出,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的乐天,源于他的生性豁达,纵然一生命运多难,也不悲观。

  苏诗极少有那些婉转哀愁,情愫万千的作品,读他的诗词让人能振奋。

  在厄难面前,苏东坡凭借其乐观天性,直面悲困,苦中作乐,倒也乐得其所。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人生转折点“乌台诗案”,让他他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正如他自己曾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但就是这样的坎坷人生,他也能苦中作乐。

  下面是《东坡传》里面的几个小故事。

  苏轼初贬黄州之时,虽居住在这个贫苦小镇上,却能苦中作乐。

  他居住的房子非常简陋,夏天对着大太阳,别的旅客一旦看见,就会黯然失望,他却对其情有独钟,他向别人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

  ”景色并不见得是可夸耀的,景色之美只是因为观赏风景的人有一颗善于寻找美得心。

  宋哲宗八年十月,苏轼再次被贬谪到惠州。

  赶路时值深秋,苏轼看见驿站边的树木依然翠绿欲滴,便问迎接他的小吏是何树,小吏回答是荔枝树,苏学士大喜道:“有荔枝吃便可安居岭南”, 在别人眼中的岭南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洞天福地,他到此如游鱼得水,大饱口福的同时心满意足地赋诗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

  在惠州,他失去了红颜知己朝云,但天生乐观的苏东坡依然乐观,对生活

  依然充满情趣,写下了悠悠然的诗句:“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此诗传到时任宰相的政敌章惇耳里:好个苏东坡,你的贬谪生活也太闲适滋润了。

  便下令再将其贬至更为偏僻荒凉的海南儋县。

  在他居海南之第二年,当时谣传苏轼已死亡。

  在一次宴席上,一个朋友向他开玩笑说:“我当时真以为你死了。”苏东坡说:“不错,我死了,并且还到了阴曹地府。在阴间路上遇见了章惇,决心又还了阳。”感觉苏东坡就是“老小孩”,充满童趣。

  这种处世态度,是我应该学习追求的方向。

  林语堂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塑造了一个丰富的苏东坡,值得一读。

标签: 专注 倾听 读书 笔记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