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当今世界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欧文·亚隆的著作,据说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超过200万册。
读这本书是一种幸福,打开它就是一种幸运.才读到一半,就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一份给心理咨询师,给普通大众,尤其中年人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礼物。这是一部既有小说娱乐性,又有咨询教科式条理的书。
小说是以虚实结合的线索展开的。实的是书中的人物,尼采,布雷尔,路·莎乐美,贝莎,费罗伊德这些确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也确实发生过,比如。贝莎案例的原型就是“安娜·欧案例“;虚的是事实上这些人他们基本都没有真的会过面,是作者通过虚构的情节把他们巧妙地放在同一个时空里的。所以说,它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案例记录。
小说中尼采疯狂爱上至美的路·莎乐美,而后者享受了他的爱,又背叛了他的爱,或者说,她从来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的“爱情对象”,要不然令前者念念不忘的一吻,后者不会全然不记得。尼采,路·莎乐美和好朋友雷组成“毕达哥拉斯三人组”,结果,尼采感到二人的背叛,被深深地伤害,陷入绝望。路·莎乐美觉得愧疚,找到布雷尔,当时欧洲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心理分析师,霸气“要求”他治疗尼采的“绝望症”。布雷尔无法抵挡路·莎乐美的灼灼魅力,答应她去治疗那个完全不配合的“病人”。
然而,在布雷尔千方百计想要“控制”尼采的过程中,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布雷尔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糟糕至极:职业倦怠,婚姻失血,爱欲受阻,痛苦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撞击着他的心灵。每天,尤其是晚上,仿佛要把他整个地吞噬掉。同时,他发现,他被他的这个“任何一个问题抛给他,即使是里面最微小的种子,都会在思想上快速成长为青葱的树木”的天才病人吸引。他隐隐感到这个人可以帮他解惑,他不想尼采离开,提出了“请帮助我”的请求。起初,他主要是想以此为诱饵,研究并治疗尼采的偏头痛。然而之后一度,完全变成了尼采作为心理医生医治他的心理疾病。尼采信以为真,留了下来。(当然,从后面的内容看,尼采所以留下来或许并不全是因为布雷尔求助的说辞,还因为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需要“孤独”,但是他内心同样渴望融入到一个圈子里,渴望有人递给他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被认同,被看见,被接纳。只是他的骄傲,“100多年后,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读懂我的哲学”的骄傲,不容许他吐露自己内心深处平常百姓的欲望。人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巨细无靡地渗透在这本书里。)从此,两个人从开始的暗暗角斗,到惺惺相惜,到彼此疗愈的艰难的相伴之旅。
本书中,除了对人性的温和的剥析之外,更处处藏着心理学论和心理咨询的技巧。
布雷尔初见完全不配合的尼采的时候,他在诊室里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蕴藏着值得心理咨询师们好好咀嚼的“话术”。当咨询师面对一个不信任你,完全不配合的来访者的时候,怎样说才能让他留下来,张开口,敞开心扉。起初,布雷尔无疑是失败的,或者几近失败的。若不是尼采突发疾病,布雷尔大概也只能遗憾放他离开了。这里面作者毫不隐瞒作为咨询师的无助,和普罗大众一样的血肉之躯的不耐烦,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以及和尼采的关系每有一点起色的时候的小窃喜,这个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哈哈,人性啊!在别人身上看到类似的失落,失败,痛苦的时候,自己的失落,失败感,痛苦好像被分担了一部分。
尼采用自己的理论剖析布雷尔的困境,对妻子的淡漠,对眼前生活的倦怠,对贝莎的爱恋。在这部分里,尼采把自己对路·莎乐美的愤怒“移情”到了贝莎身上,用“那个瘸子”称呼她。甚至蔑视诋毁所有女人。其实这部分移情的源头,远不在路·莎乐美,而在他早年生活中的那些“无情又冷淡”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外婆以及那些姨妈们。因此他对女人是抗拒的。在路·莎乐美之前,他从未允许自己爱上任何一个女人。所以当他被路·莎乐美野蛮霸道的女人的美吸引,后又感到被背叛的时候,他所受到的打击会以怎样的排山倒海之势侵蚀了他。他复用否定对方,贬低对方的阻抗模式保护自己。这部分尤见心理学理论:“儿子和妈妈(主要抚养的女性)的关系,是将来他和异性关系的模板”的影子。
当布雷尔说出自己的婚姻,事业都是家庭的安排的时候,尼采鼓励他要“活出你的存在”是典型存在主义疗法的应用。也映射出一个心理学的事实:凡是不被允许的,迟早都要补回来。布雷尔幼年曾被认为“前途无可限量”,可是他没有为自己做过选择,在他内心深处有着深深地遗憾,所以等到他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他的潜意识里“蔑视毁掉被安排的一切”的欲望就得以释放。
在帮助布雷尔忘掉贝莎的过程中,尼采应用的治疗技术,有认知疗法(对贝莎的爱恋其实对衰老等的恐惧,贝莎只是一个依附的形体,一个幌子而已,并非一个单纯的女人的魅力。);应用过“厌恶疗法”;精神分析“回溯”,意象对话,等等。但是,作者没有把挖掘的脚步停于此,而是透过费罗伊德的深度催眠更进一步地探向着人性更深的层面。
墓园里,尼采眼见了布雷尔在父母和弟弟的目前的哀悼,二人听到众人把土丢在一个新入土的棺椁上发出的空旷的声音。-----个人认为,这里有一个隐喻,埋葬旧的,新的才能诞生。对失去的事物的哀悼,就意味着允许他们离开自己,也允许自己有新的生命内容。在激烈的争辩之后,在尼采坚定铿锵的鼓励之下,布雷尔思潮起伏,步伐踉跄,尼采伸出手臂,挽住了他。两个人把手交谈,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状态:亲切,亲密。墓园分手之后,尼采十分担心布雷尔,但是他又默默说服自己不过给“摇摇欲坠的事情,推了一把”而已。可是,下周一,他却意外地看见一个神采奕奕的布雷尔,对方告诉他:痊愈了!吃惊之余,他请求布雷尔告诉他周六他们分手之后到下周一,这两天里,发生的事情。
原来,在催眠状态里,布雷尔挣脱了让他痛苦不堪的家庭的束缚,去看他日思夜想的贝莎,去拜访他一直记挂的伊娃,去了远离家乡的地方,然而,结果却和他的想象的迥乎不同。
他躲在暗处,看着贝莎用和对他一模一样的方式对待她的新医生,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几乎分毫不差。他这才幡然醒悟,原来贝莎之前对他的种种依恋,种种表达,原来都是痉挛之后大脑迷糊的症状而已;他跑去拜访伊娃,没想到曾经说过“为你做什么都愿意”的女人,如今冷冷地,甚至不愿意给他一个拥抱;他走在街上,不合时宜的,老朽的打扮令他难堪,剪掉蓄了几十年的胡子,他发现衰老已经很明确的占据了他脸上的每一个细胞。岁月的痕迹,只有书写没有擦除。在催眠状态下,他听到了玛蒂尔德的愤怒,决绝和委屈,他看见自己对孩子们的深爱和不舍。他想等他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就会找到一条回到孩子们身边的路。到时候,如果有人阻挡了他前往孩子们身边的路,他“将成为一把战斧。将披荆斩棘,砍出一条通往他们的路”!他也看到,在内心深处,他知道“再也找不到一个像玛蒂尔德的女人”,他爱她!醒来后,他的目光不肯须臾离开他的妻子,在厨房里,在结婚十四以后,他说:今天,我决定娶你!这一次,是他自己的决定,同样的婚姻,同样的生活,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开启了全新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