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拿到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一书时,我并没有像读其他的小说类书籍那样,急匆匆地翻开第一页就开始啃,而是端详着书的封面。金边的眼镜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能看穿学生的各种心思,又似看懂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求知若渴的学习欲望。胸戴鲜花的他站在演讲台前,正在如我一样的青年教师做着报告,我被封面上李镇西的气质吸引,心想着我将来也要像李老师那样做一个有创新、有思想的教育思想者和教育实践家。
打开目录,大体浏览一遍后,目光定格在好老师是这样炼成的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一标题上。诚然,后进生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最头疼的问题,自我感觉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来说,我之前的做法无非就是课上经常对后进生的违纪和自由做批评或让他们站起来,课后教育一番,但下节课,后进生们还是无比坚强地重复着上节课的行为,我也被动地陷入到上节课的重复中。对于后进生,甚是苦恼。但李老师却能用民主、科学和个性的精神把后进生进行转化。
面对后进生,我自己的感觉是先把自己变成顽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班里的那些顽童。当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用真诚和民主的心态走向后进生。走去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他们心里。同时,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们儿,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才会接受我们对他们提出的建议,从而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有了这个愿望后,就要立刻肯定并表扬他们,并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但千万不要相信后进生对我们许下的诺言,也就是要允许他们接下来还会犯错,只不过我们要引导他们,让自己记下自己犯错的次数并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争取一天犯错的次数比上次少。如果做到,就表扬并给家长送上喜报。让后进生们在每天的他人肯定和自我肯定中进步,逐步地转化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毫无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这句话同样提醒我们,要注重后进生的个性发展,关于这一方面(个性),后进生的身上并不缺乏,而且很容易被我们发现,关键是我们咱能更行合理引导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好的、有优势的个性。比如说,有喜欢打篮球的后进生,可以让他多练习篮球,发展这方面的技能,这可以做到两全其美,而且这样做也能逐步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自信,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一个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