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拷丽丹
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级分化,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现象的出现让老师们都很苦恼。究其原因
第一点,最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积极一性一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小学的学习,是由教师引导入门,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上有时扶着走,有时让学生自己走,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一性一。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生养成依耐一性一。表现出适应力差、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第二点,严格执行教学目标,为了一节课目标的完成,对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不管他愿不愿意,对他进行反复的辅导,强化。我们班里一个女生接受能力很差,有一种类型的题目我给她讲了五遍才会,过了几天我再给她出一道,她又错了,不过通过反复讲解她后来终于会了。但是,我也一直在反思,这样会不会影响她的创造力和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第三点,经常的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孩子感到身边的人都用分数这把尺来衡量与定位他们,相信大多数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
那么,怎样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从而缩小两极分化呢?我一直以来都感到比较困惑。在郭教授这本书中,特别是读了下面的案例之后,我找到一些答案。
书中提到东方英文书院实验班在开始实施生本教育的时候,存在着两极分化,对认字,好的学生几乎都认识,而差的学生只认识60%或者更少;但是在生本教育实施了一年多之后,差生基本没有了。
还有其他学校的一些成功案例。究其原因,原来生本教育把学生的必学部分严格控制在第一层次,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加上对完成时间不作硬一性一规定,这样要求不致过高,又留有充分的余地,祛除了学生的心理抵触,保持了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
这些对照我们目前的教学似乎也差不多,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比它又多了两个层次,他们都再次强调保底的要求,而且采取密集的考试评价手段。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热情降低,两极分化形成。
其实,古人早就强调因材施教,学生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教育的方法也要因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一些孩子,也许我们真的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