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画作不是撑满纸张,而是黄金比例下勾线与色调的碰撞;
最美的《秒速》不是成全恋情,而是擦肩而过后两人的重新开始。
—题记
当初读《秒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觉得搁置太久应该读完。接触之后,我不得不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枯燥的感受。大概是因为印象中的言情小说都有千篇一律的构造,而《秒速》的故事却颠覆了我的想象。要真正读懂它,进入角色的心境,并感同身受,的确有些吃力。再加上跨国语言的逻辑思维,特殊人物的处境,对于浮光掠影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当真正走进文字,看见明里与贵树从畏惧、依赖到恐慌、迷茫,最后又都坦然释怀,正面直视生活,见证了这样的成长多多少少也会为之触动,正如书中所说,很多东西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怀,也一样。
《秒速》是新海诚大名远扬的著作,看到结尾,不少人都为之感慨流泪,有的并不是因为明里与贵树没能在一起,而是莫名的泪腺崩坏,我清楚这种模糊的情感,但我并不为之叹息,相反,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其实我刚知道这部作品时,还未闻新海诚大名,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现在想来也怪,我竟会觉得这部作品一定又是在一起的美满结局。后来发现,这是市场小说的成功洗脑。现在看来,要是《秒速》结尾真是明里和贵树在一起,我才会觉得它落入了俗套。也许新海诚正是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才避免了这样的悲剧。
整部作品先不论内容,光封皮、附赠的明信片、内页都恰到好处,什么好处?就是书中常提的樱花的美感。直到看完整本书,内心的这种感觉也没有消逝,反而愈发强烈。或许很多年后我会忘记书中的情节,但我绝对不会忘记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美感。漫天飘散的樱花,疾驰而过的电车,不急不缓的微风,还有拐角处的你和我。
我们再次相遇,却没有见面,但我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当贵树与明里还是孩子的时候,自那次车站分别,两人便开始了各自的生活。说实在,当看到宇航员这篇我挺郁闷,那是以贵树为第一视角描述的在种子岛的生活,总得来说与明里并没有太多瓜葛,甚至还着重描写了澄田花苗,这不免令人恼怒:明里可还喜欢着你呢,你又在干什么呢?后来想想,这其实是我自己给作品贴的标签,作者并没有说《秒速》是讲男女主的情感纠纷,换个角度,明里和贵树其实就是两条线,只不过在叙述各自人生的时候偶然交叉,而每一次交叉,都是在催化成长。明里从畏惧生活到热爱世界,贵树从茫然无措再到幡然醒悟,这都是成长。这么说来《秒速》关乎的不只有情感,还有成长。
莫言说:“世上的事,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秒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还记得我刚才说的美感吗,那是因为明里与贵树没有在一起,这就是美感。那有人便要问了,都没在一起,怎么会是美感呢?我举个例子:死亡。这个词其实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冷酷与悲哀,而是凄美与哀婉,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但站在美学的角度,这是成立的。再者说绘画,大家画除了抽象,往往不会将主要的内容充斥整个画面,这样反而令人徒生不快,要是有所取舍,就算是不入门的人来欣赏,虽说不上个所以然,但也会感到莫名的舒畅。建筑与拍照也是,两者总要讲究黄金比例,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而这种有所缺失,就是所谓的美感,贵树与明里的错过正是因此缺失,才拥有了美感。以至于最后两人樱花下相隔电车无法相见的画面,却是这部作品美感的巅峰,成为永恒的经典。而当我看到结尾,此时的内心,竟与贵树雷同:莫名的喜悦,涌动的幸福,以及,想跟任何人诉说的心情。我们当时就站在最初的樱花树下,擦肩而过,然后重新开始。
明里的幸福中有贵树,但也有匆忙的丈夫与一尘不染的小家。贵树的幸福中有明里,但也有单纯的花苗与种子岛的生活。我们两根线,无数次重叠交叉,最后又都回归正轨。我们仍旧相爱,却并没有在一起,但在我们看来,这是最好的结局。
观影感受:
那年很美,樱花很美,你也很美。只不过再回首,早已物是人非。
影片有很多未提及,所以没看过书的人,难免会一头雾水。但看过书再来回嚼影片,心里却遏制不住地难受。影片的叙述方式要比书本悲情些,但和书中一样,平淡而真实。
轻谈,短信,喜欢,电车,工作,遥远的你和周而复始的生活。新海诚将真实而平凡的生活方式搬上荧幕,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生离死别,非常平淡地叙述着各自的内心世界,贵树和明里都很细腻温柔。明明描述的画面如此唯美,却仍然让人内心隐隐作痛。
我搬过来了哦,和明里又近了一步。贵树君近况如何,我已然不是13岁的样子了,不知见面的时候贵树君还会认出我来吗?
今天我经过电车的时候,遇见明里了,想起以前很多事情。嗯,当时樱花飘落,很美呢。这的确容易让我们想起13岁的样子。那也算是吧,和明里你最后一次赏樱花,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机会。这很难猜测贵树君,但是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幸福啊。
嗯,你也是,明里。看到贵树最后转身,离开。他的表情明明在笑,却看哭了我。
彼此的距离终于拉近,但心的距离却不会因此靠近一厘米。结局依旧很美,但美得压抑。我突然想起尤妮尔的那句话
“若世上真有所谓的命运,我也只能放声笑看命运的无常。”这就是明里和贵树的生活。平淡,真实,又富予着悲剧色彩的美感。
我仍然不否认这是最好的结局,但我却很难过,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