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读后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题记》
我本愚昧,读书甚少,看书之慢,领悟迟钝,读毕整两星期,但是读后,却胜读十年书,大脑洗涤,心灵浸润,怎一个激动了得?!
一、教坛上的巨擘陈琴老师
静静的翻阅此书,默默地读记着,恨不得把字字句句烂熟于心,读了后章想前章,翻到后面又重启前面,就这样终于在今日凌晨3:06吞完此书,来不及消化,心中振奋不已。对陈琴老师我真的真的很想说:陈老师,我死了都要爱你,相见恨晚,相识恨晚,相知路漫漫。我更想说的是:陈老师,对于您,我引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您就是教坛上的巨擘
今夜,我正襟危坐地捧着这本书,就像一个顶礼膜拜的信徒,这本书躺在我的书桌整整半年了,寒假时校长推荐我看的,但是由于贪玩的我却把它搁置了,直至上星期,校长吩咐我去富阳跟您学习,必须读完此书,还要写上三千多字的读后感,方可参与。因而在上星期捧起了此书,现在看着这本书,我觉得他厚了许多,因为里面有我写了许多的随感的批注,也有许多我不认识的字,经查字典后记上的拼音。说实话,《字典》和《词典》从来没有像这两星期一样频繁地使用过。我很惭愧,陈琴老师的书里有这么多我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我如饥似渴地喝着,吞着,整本书使我酕醄沉浸,无法自拔。我真的是饿坏了。这本书是经典的,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向往的教学历程。
读完了,我对陈琴老师由衷的敬仰。敬仰她是一个播素读种子的好老师,更敬仰她是一位目视前方的老师。
在书里,我深深地被陈琴老师的博学,博读,博爱所感动。在这本书里,孔孟、叔本华、爱默生、卡尔维特、罗曼罗兰、帕斯卡尔、卡夫卡、尼采、费尔南多、柏拉图、纪伯伦、朗达拜恩、潘文国、嵇康、纳博科夫、杜拉斯、龙应台、卢梭、奥尔罕.帕慕克、周汝昌、劳伦斯、董桥、王荣生、王丽、赵世民、亚里士多德、辜鸿铭、马可.奥勒留、安妮宝贝、章诒和、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古今大师级人物都在此书中经常邂逅,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大师的光辉背后的精神支柱博爱情怀牵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陈琴老师是一位书痴、书袋子。在这本书里,陈老师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在这本书里列举了不少于100册理论、专业、文学等书籍:如《道德经》、《学记得研究》、《发现母亲》、《世界上最成有的教育犹太人教育揭秘》、《读书的艺术》、《一个孤独人生的遐想》、《洛丽塔》、《秘密》、《沙与沫》、《朗读手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重圆花烛歌》、《故事》、《往事并不如烟》、《民主主义教育》、《记忆的脚注》、《给教师的建议》、《爱弥儿》、《红楼柳影》、《虹》、《爱默生人生十论》、《叔本华天生哲学》、《我的名字叫红》、《思想录》陈老师的鹤立鸡群是在书中壮大自己,有这样的汪洋墨水塑造了这样大师级的陈老师。正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读后感)
开启扉页,我知道陈老师从小在国学中濡染大的,她的国学童子功屈指可数,我惊羡她的童子功,我曾傻想自己能回到童年,有这样的知识渊博的外婆,跟随外婆,晨钟暮鼓,山风为乐,虫鸟相伴,好一个世外桃源。唉,这是一种嫉妒,但是,合上此书时,我才真正知道陈老师后天的勤奋是常人难以匹及的,每天看书到深夜11点钟,凌晨2、3点钟起身在灯光下阅读,每次出门带一两本书,每天阅读不少于两小时,阅读时间是挤出来的,火车上、散步时、公园里只要有停歇之时就是陈老师阅读时间。这就是我们顶礼膜拜的陈老师!
二、 素读种子的播种者陈琴老师
陈老师开创了轰动教育界的素读,让孩子们浸润在经典经史子集之中,六年小学生涯达到了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她的学生,个个手不释卷、遍读经典,什么《大学》《中庸》,什么《论语》《孟子》,更不用说唐诗宋词,举凡名篇名句,他们大多能出口成诵,滔滔不绝,左右逢源;语文课的学习更是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令人惊叹。
陈老师认为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我们老师要做个目视前方的教育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经典的种子,种子会生根发芽的,终成参天大树的。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征,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他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疑是隐藏在深层记忆总。卡尔维特认为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经典,是有种子能量的呀!很遗憾的是,我也连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有点棘手,但是,从手捧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开始,我已经在恶补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本愚,但我会努力,会不停给自己充电,停下来,好好阅读,因为我也还在路上。我明白有几本垫底的书,可以令自己有目视前方的高度,目视前方,我才会知道自己的使命感,生命的格局将会由此而变大,方可知道自己生命将至于何方。《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也知道现实与理想之间鬼使神差得铺设了许多陷阱,在行驶的这条路上,有许多人折戟而返。通往理想的路上,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虑后穷通,所有的陷阱都是路径,不必怯场。所有行路者,都该目视前方!正如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素读是日本人最早提的。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素读可以理解为记诵,将所读的内容作永久的、终身的记忆,是一个人素养能量的原始积累。它跟一般的阅读积累不一样:素读积累更以背诵为目的,是为了获得种子之功。如何使脑子变聪明?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战前获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汤川秀树先生从3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
素读读什么:陈琴老师给我们作了明确的指引,低段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世》《唐诗三百首》;中段熟记《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古诗词》;高端吟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古诗词》《中外经典诗词》。素读的核心价值是积淀,不在近期的考核。
三、悦读的牧羊人陈琴老师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犹太人和以色列人,犹太民族有一个特别节日安息日,那一日所有娱乐场所和商业行为,甚至航空公司都得停歇,唯独书店、图书馆是开放的;以色列国家无论人口还是国土面积都不及我们的百万分之一,但是他们拥有的图书馆却比我们惊人的多,他们每一百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而我们中国每50万人只有一个图书馆,不过我们这地方,区区10多万人,却有28家豪华KTV,每个豪华KTV装修不少于四五千万。不包括量贩的,想象一下,多么可悲的民族,多么堕落的民族,多么空荡荡的心灵。我憎恨,又能咋样?但是我能教育的就只有我班的孩子,努力使他们爱上阅读,只有阅读才能使人安静下来,因为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的高度。真正的读者,总让人觉得有一份恬静的超然心气。如何使孩子们成为悦读者,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正如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鹅软石。我们教师一定得成为阅读推广者。
但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越大越缺乏读书的热情?而且你在公共场合很少见到中国人捧读厚厚的大部头,而在西方,公交车上、候车厅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埋首看书的人。中国的成年人几乎没有随身带书的习惯。中国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是被动接受型的,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只有老师、父母逼急了才会想起读书。尤其是小学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读书就是为了获取考试的信息,这样功利的负重的阅读心理经过十几年之后,还有谁喜欢看书?悲哀!而美国的中小学生一开始就在很轻松的环境下找到阅读的自我的需要,他们的课程是千方百计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乐趣,无形中把握了学生的阅读期。孩子们越大越爱读书,养成了主动探究型的阅读习惯。
那如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陈琴老师有办法,当然她自己爱读书,有着渊博学识,个人魅力征服了孩子们,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都是爱读书的人。还有陈琴老师引领孩子们阅读有方。比如陈老师曾经倡导孩子们阅读《小王子》,她每天给孩子们十几分钟独立静静地阅读时间,培养孩子们一生中唯一的玫瑰。《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因为我为我的玫瑰花了很多的时间,她才会如此美丽!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舍得花时间呵护玫瑰,玫瑰花方能芳香满园。读书能让孩子们成长,但是我们要给孩子们成长的时间。组成这个时间的钟表必是以爱做秒针、以智慧做分针、以恒念做时针。让我们都成为悦读的点灯人吧!
四、心中的瓦尔登湖陈琴老师
读完整本书,陈琴老师不是老师,是上天馈赠给孩子们的点灯人,做她的学生是幸福的,做她的家长是幸运的,做她的被培训者,是三生有幸的。
陈琴老师对待孩子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孩子一样,把养成高尚的人格作为自己的责任,哪个孩子不爱读书了,她就会主动与家长联系,写信交流。哪个孩子思想有波动了,她就像母亲一样揽在怀里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如春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读后感)
陈琴老师有着博爱的胸怀,爱着学生,忧着现状的教育,忧着所有小学生的阅读情怀。为中国有这样的教坛巨擘,我等着早点在她的门下授业,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我期待着,盼望着
陈琴老师是我心中的瓦尔登湖,纯净、高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