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诗人之称谓起于拜伦。为了500英镑的年金而接受了桂冠诗人称号的骚塞,对攻击他的拜伦,名之曰恶魔。正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所云,恶魔派的实质是要破坏现存的一切,是要用革命的手段扫荡大地。
拜伦对贵族统治者的本质洞若观火。他认为,海盗比国家宰相还要强些。海盗不过是在抽税/他和宰相所做的差不了许多;不过他比宰相谦虚,宁处身于/较低阶层,职业也更光明磊落。对统治者之间的血腥战争,他较雨果看得透彻,从不寄希望于米里哀主教式的慈悲。他认为:惟有革命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大地扫除干净!
唐璜自始至终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不仅表现于对海黛的忠诚,而且他从战争中救出了小女孩,细心保护,绝不站污她的贞洁。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语)。拜伦在《唐璜》里所表现的爱是极其深广的:他爱山川大海,爱纯洁的女人,爱被压迫和被凌辱者,爱整个的人类。憎恨是对付整个丑恶世界的一个坚硬外壳,外壳破裂了,溢出来的是滔滔不已的爱之河。读一读《唐璜》中的《哀希腊》吧,你就会领悟到诗人宣称我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世界时,他明明是说,我太爱这个世界了。爱之至极就会对丑类的统治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哀,以致渴望早日离开这个世界 。(本文选自)
罗素称拜伦为唯我主义者,这很有点像。在拜伦看来,没有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东西。但由己推人,每个个体的自由都具有同等意义。拜伦对个体自由的崇拜,不是单纯的自我崇拜,而是一种社会理想,为了这种理想可以牺牲个人。他在 《唐璜》里批判贝克莱主教的唯我主义,认为大主教的 天庭仙酒自己不敢领受。
拜伦对自己祖国的情感也是矛盾的。作为一个被祖国驱逐的流亡者,他对英国过去的美名和文化,深为景仰,但对它在现世充当的镇压自由的宪兵角色又深感憎恶。人类的自由高于民族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拜伦是他的祖国的叛徒。
《唐璜》把时间转换为空间,把历史变为地理。他在空间上的游历其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游泳,经过漫长的情感体验,在《哀希腊》这一名篇中将思想与情感升华到最高点。拜伦没有把《唐璜》写完,但可以认为,它是以自己献身于希腊自由事业的行动把这部史诗完成的。
拜伦认为自己这部作品的寓意是不智的热情给人们内心注满了应得的痛苦。这种不智的热情包括食(酒)欲、色欲、征服乃至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爱。爱欲的燃烧,必然给人带来痛苦。这种爱欲,犹如白兰地酒,那火焰之河的迷人的女神,为什么你要残害我们的肝脾? 也学别的仙女,折磨爱你的人?被白兰地所苦时,拜伦就去饮清淡饮料,就是中国的绿茶。这种饮料没有那种火焰的灼痛却让人感伤,拜伦称中国的绿茶为泪之仙女。绿茶与自兰地清淡的感唱与不智的热情是否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象征?喝多了白兰地的人想换点绿茶;而整天喝绿茶的人却又想尝尝白兰地。作为人,对两饮料的需要是否又隐喻着两种文化的某种互补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