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11-27 04:36:00

  第一次翻阅《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教师的视角去翻阅这本书。而那时候,吸引我去看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本书并不厚,另一个便是封面的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在没有自己的孩子前,这本书我并没有完完整整地去阅读,书中讲到安安出生至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只能去想象那种画面,甚至会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但确实也是记不起自己那个年纪发生过的那些事。而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与了书中描写到某些事情达成“共识”,从而我又重拾此书,继续翻阅……

  书中每一篇小文章里,作者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看着书脑海里似乎就不由浮现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从孩子的出生开始,作者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已会咿呀做声了,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这便作者龙应台教育艺术:慢与爱。

  在日常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们总是催促着孩子“快、快、快”,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着冲刺状态,我亦是如此。

  我的孩子是一位读中班的男孩子,名字叫圳圳。在我心目中认为男孩应该具备果断、坚决的品质,而圳圳目前的情况却和我心目中男孩的样子相距甚远,因此我有时候显得非常急迫,甚至有些不耐烦。有一次,我与他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寻找秋天的色彩,于是我带他去了一片小菜园,菜园里有玉米、南瓜、油菜、花菜……我对圳圳说:“你快去找一下菜园里秋天的颜色,再挑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圳圳雀跃地跑进了菜园,我在后头跟着。圳圳一会儿蹲在油菜地旁摸摸油菜叶,一会儿去挖挖土,时不时还叫着“妈妈,你来看呀!”而我显得有些不耐烦并催促他:“你快去找呀,不如就去看南瓜吧!”圳圳似乎对玉米更感兴趣,而当时我也不顾问他的意见,扯起他的衣袖便到了南瓜藤下,拍了照完成了记录纸便又扯着圳圳回了家。

  圳圳刚进入菜园的时候,可以看出来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他对这一片菜园充满着好奇,在他叫我来看的时候,是想与我分享他的发现,而我却没有给他正面的回应,反而催促他,甚至强行决定让他去看南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实我应该比普通人更明白成人在教育中要做好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可是在很多时候,急切地想让孩子直击重点,无形中就让孩子变成了让成人“牵着走”的结果,而“牵着走”的路线和速度是成人想要给孩子的,而非孩子自己决定的。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太多的未知与变数。我们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了,毕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们作父母、作老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虽然,打破惯性思维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孩子你慢慢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口号。

  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感觉,就像春季的气息,慢慢飘到我的心房,让人放松沉静。让教育“慢”下来,让孩子“慢慢”来,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着他们。

  利用周末,再次逐字逐句的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当父母的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很多的父母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将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每天让孩子在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间来回奔波。其实对于每个人,可能留在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些快乐玩耍的时光。

  只有真正懂爱的母亲,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的柔情万丈,感动着同为母亲的我。

  不管孩子走得多么慢,回忆起来,孩子都是倏的一瞬间,就长大了、就离开了,渐行渐远,唯有儿时血浓于水的亲情经历与记忆,一辈子,受用不尽,那些温馨甜蜜的陪伴记忆,成为父母的生命之光。犹记得十八年前的酷夏,初为人母的我,激动之于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可一转眼,孩子就已离巢,独自远行,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父母,肩负着孩子成长的重任,完全放手也不行,管太多也不行,必须小心翼翼,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找到你与孩子之间相处的那个点、那个度。虽然不管父母怎样做,孩子都会长大,但孩子怎样长大,却是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父母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蹲下身子,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这些道理,身为父母的我们都懂,可是真的要做到,却很难,多数时间是血压升高并伴随河东狮吼,很难静心静气的和孩子沟通、交流。

  陪伴,是最温馨甜蜜的回忆,陪伴儿子读书学习,送他学游泳、练武术、打羽毛球,帮助他养蚕、养蝌蚪、养金鱼,周末全家一起打羽毛球,节假日一起出游,一起参观各种展览。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孩子,虽然花费很多时间,现在想想,值得!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有效期”只有18年,错过就不再有。

  小学、初中、高中整整12年,儿子的每个成长脚步,每一个成长烦恼,我都有参与。离巢的半年,虽然身体得以解放,但多了一份牵挂。现在回想,真的很庆幸自己之前的岁月陪伴在儿子身边。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担当的同时,如何勇敢坚强的去爱这个世界,指引他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工作兼顾生活,当母亲不易,当一个合格母亲更不易,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付出后,转头回望,与孩子挚友般的关系变成了最好的报答,同时我的性格也从刚开始的粗暴易怒变得恬静贤淑,跟随孩子二次成长,成就了现在自己喜欢的样子。

  家庭:就应该有爱,就应该是爱的港湾。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我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完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书中所写有着淡淡的熟识感。它让我回忆起了与父母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一个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的欢喜,生气,无奈……

  大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与父母一同游玩,累了坐在爸爸的肩上,被父母接送上下学,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习,与自己的弟弟或是妹妹闹过脾气。书中的安安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去他所上的猫川幼儿园,同样也坐在车上回家。

  “妈妈骑车载着华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道古旧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凉水,心里有点凄凉,于是侧脸对华安说:‘小桥——‘‘小桥——‘安安用脆脆的声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安安用自己稚嫩的声音跟随妈妈去一点一点地认识着这个世界。

  ‘狗狗,妈妈你看狗狗,——‘脚踏车上的两个影子,沿着小河渐行渐远,渐渐融入了天的颜色,就看不见了。

  安安的上下学就像一场辨物大会。而我小时候上下学更让我妈妈苦恼些。我也同安安一样看着沿途的事物,但与安安那带着好奇和探究的目光不同的是,我的目光是带着搜寻和期盼的。当我看见巷子口那熟悉的老人和她的篮子时,我便兴奋地指着巷子口让妈妈停下。妈妈看了看巷子口,无奈的皱眉,不知在想什么。回头看了看我那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最终无奈地摇摇头,停下来,递给我几个硬币。而我则是欢喜地拿着硬币去换我梦寐以求的东西了——沾了白色玉米粉,发散着香甜气味的麦芽糖。

  我小心翼翼的接过它,掀开袋子,对着裹了层玉米粉的糖宝宝,吸了一小口。微硬的麦芽糖在我口中化开,甜味在我唇齿间流淌,顺着喉咙直至心中。那带着麦香的甜味成了儿时最美好回忆。但妈妈给我买糖是少有的事,当我要求妈妈给我买时,她总是飞快的骑走,然后到家时告诉我,吃糖不好。但总是有几回经不住我闹,便给我买了。所以在妈妈颇为无奈的回家时间,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甜的。

  对于书中我更多感到的是一个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感受。当孩子学会说话时,父母会欢喜地报着孩子哄孩子叫爸爸妈妈。即使叫不出,一个模糊的哼声也会让他们高兴上半天;当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时,父母总是先查看孩子有无受伤,在确认孩子安好后,母亲总是一边生气的训斥,一边无奈地打扫着杯子碎片,而父亲则是安慰孩子,告诉他下次小心。但欢喜也好,生气也好,无奈也好,甚至伤心也好,都是出自于对孩子的爱。

  小时候只觉得父母的爱是严厉,各种课外兴趣辅导班、对作业格式奇奇怪怪的要求、对着装的苛刻、发着我不知缘由的脾气……但是忘了父母对于我的愿望总是尽力满足,在闲暇时间总是陪伴我。

  爱对于不同人表达方式不同,虽然我不会说出口但是会把它和这本书一起藏在心里。

标签: 闪光 少女 有感 青春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