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快乐结局影评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19 18:04:34

  《快乐结局》是一部来自欧洲的电影,影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快乐结局影评观后感

  看过迈克尔哈内克(以下简称哈内克)的电影作品的影迷都知道,他的影片充满了对人类冷酷的直视或透视,甚至逼视。印象中,哈内克是一位从未拍过喜剧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自然也就很难看到幽默感。

  在哈内克的最新作品《快乐结局》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一点点的幽默感,而且他还玩起了新媒体但柔和新潮之下,他的镜头仍然对准冷漠的人类。

  影片开始的两段直播,看似无聊,却又让人莞尔。莞尔之后,我们也会发现,冷漠新人类13岁的小女孩伊芙,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她的视角,也将成为这个无爱家庭的重要见证。

  《快乐结局》是一部典型的群戏作品,一个资产阶级大家庭构成了冷漠的人类的群像:

  退居二线的老爷子一心只想求死,在要求安乐死被拒之后,他整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老爷子的女儿经营着家族的建筑公司,是一个女强人,但她却培养了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儿子。

  在一次工程事故之后,她的儿子自知接班无望,便自我沉沦,更在家族事务中各种捣乱。

  老爷子的儿子是知名医院的外科主管,离异并与前妻育有一女。

  他的再婚妻子美丽温顺,刚生下儿子不久,而他却又跟一个提琴演奏家偷情。

  他的前妻因大量服用抗抑郁药而昏迷住院,他只能把13岁的女儿伊芙接回大家庭。

  伊芙人小鬼大,她偷看父亲的电脑并掌握了他偷情的事实,她也因此患上了被遗弃妄想症,最后甚至服药自杀,幸而被及时救回。

  影片人物众多,多线交错叙事,留白也比较多,观众一不留心,就会错过一些细节,从而影响对影片的整体理解。

  哈内克采取了一种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但每一个碎片,都能够在前后文中找到对应的模块。用心去看,观众其实不难将事件、人物拼贴起来,最后拼出这个家庭的家族树。

  所有的碎片都能够拼起来,但拼成完整的图景后,我们却发现,人心都麻木了,正如13岁的小女孩对自己的父亲说,我看出来了,你谁都不爱。

  外科医生心中无爱。

  他的妻子有家无爱。

  女企业家心中无爱。

  她的儿子心中缺爱又无爱,内心敏感的小女孩也如此。

  眼见老伴失智卧床的最后三年,老爷子一心只想在死亡中找到自我,爱在老伴去世的时候已经被带走。

  《快乐结局》中的老爷子也是哈内克的前作《爱》(2012)的男主角。

  在《爱》中,他不堪忍受妻子毫无尊严的活着,闷死了她。

  在和孙女的谈话中,老爷子提起了这段往事实际上,《快乐结局》中的老爷子和《爱》中的男主角(他在闷死自己的妻子后,选择了自杀)并非同一个人,导演只是以此使之与《爱》建立的某种延续的关系。此外,于佩尔在《爱》中是那对老夫妇唯一的女儿,而在《快乐结局》中,她的父亲仍是这个老头。

  与《爱》的沉重和绝望不同,《快乐结局》中的老爷子对死亡的追求带有某种戏谑的味道这是否意味着哈内克对安乐死的态度变得更为洒脱了?而有尊严地死去也许是冷漠的人类最恰当的自决。

  看了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我曾一度相信,资产阶级确实是有这种神奇的魅力的。但看了《快乐结局》,换了一个视角,我猛然发现,资产阶级从来就没有什么审慎的魅力,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片冰川,在气候变化中不断崩塌。

  不久前,我看了《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哈内克在其中。他被问及为什么拍电影,他说,不要问蜈蚣为什么行走,否则它会停下脚步。再被问及,电影是否会消亡时,他反问 有什么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哈内克,就是这样一个悲观主义者。

  他的说话方式,银色须发,面部表情,几乎就是他的电影风格。冷静克制,刻薄残忍。

  电影中的人物彼此之间冷漠无情,哈内克对自己的人物也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戏内戏外的双关,构成了哈内克电影独特的观影体验。

  不同于东方的家庭题材电影是生活碎片,人世暖,哈内克的家庭题材是为了一层一层地剥开道德,冷冰冰地给我们看那些残忍的东西。

  不同于美国典型的讲中产阶级的电影(以《美国丽人》为例),哈内克的电影不需要戏剧性,不需要如梦如幻的超现实设计,不需要撕心裂肺的戏码。他构建一个家族五个主要人物,却几乎不刻意去刻画他们。散点叙事的模式,在他们之间来回穿插视点。涣散的注意力让你忍不住想睡觉,却在结局的时候打你一巴掌,让你恍然醒悟。

  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的摇镜头,就那样死死地盯着人物,注视着他们来回走动。笔直的横移,紧紧跟着人物运动,又保持着一定距离。手机直播画面的唐突插入,又快速抽离,回到一潭死水的生活,回到哈内克冷酷的影像中。

  最后结局寥寥几笔,老人盯着海水,小女孩盯着老人,突然掏出手机打开了录像,暗合了片头那几段悄无声息的手机视频画面。寥寥几笔,却无限苍凉。

  家人们一哄而上,眼看着是快乐结局,但是不了了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在我的印象里,哈内克是一贯冰冷、刻薄,而又富于理性的思考者。但凡限于思想的泥沼,多半身处安全的岸边。而置身在危险的境界里,行动者常常是手忙脚乱的,如果他们试图克制,就会显得无比的可笑。在电影《快乐结局》里,我们显然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那个家庭处于瓦解之中,那个社会也处在危险的边缘,但主人翁仍然一副道貌岸然。如果你想在影片里获得爆米花式的快乐,事实就会证明这是不切实际的,它不过是一个恶意的玩笑,真实而又虚假,里面的幽默是贝克特式的快乐。

  此片大量使用长镜头,单一而冰冷的场景,无时不提醒着观众:哈内克还是那个哈内克。与前作《爱》相比,多线叙事并不显得凌乱,而是齐头并进,共同描绘一个无爱的世界。爷爷和孙女、父母和女儿、未婚夫妻互相从属、互相映衬,也想互不理解,甚至于缺乏尝试去理解的冲动,这里仅以十三岁的伊芙为例:

  1) 伊芙对母亲的敌意

  2) 伊芙与父亲的距离

  3) 伊芙和爷爷的默契

  4) 伊芙对同学的报复

  5) 伊芙对表哥的疏离

  6) 伊芙对仓鼠的毒杀

  如果使用传统的道德评价,那么伊芙显然问题多多,而且电影里多个线索表明,妈妈的突然死亡和她离不开干系。然而在艺术作品里,我们不妨先把道德摆在一边(何况现实是很多人根本视道德于无物?)。虽然在哈内克的作品里,道德思考从来都是绝对的主题,但这不妨碍我们理性地看待伊芙这个角色。

  作为影片最主要的视角,伊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本片的第一主角,这跟《白丝带》有某些相似之处。来自儿童视角的审视,是意味深长的,让大人们的世界显得更加的冰冷,无趣。比如伊芙对母亲的敌意,背后是父亲对家庭的背叛,以及母亲只关心自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表哥试图关心她的时候,伊芙对此报之以冷漠。然而幽默的是,造成伊芙悲剧童年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伊芙试图拥抱的父亲。我仿佛可以推测,伊芙所抱怨的,母亲终日抱怨,正是那个温文尔雅的父亲,那个背叛他们、再三背叛家庭的父亲。我更进一步推测,伊芙之所以谋杀妈妈,正是为了回到爸爸身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伊芙得知父亲再度出轨,背叛现任妻子伊芙的继母,她在质问父亲会不会离开自己之后,断然采用服药自杀的极端手段。当爱之所系分崩离析,那么一切也就处于瓦解之中了。然而在哈内克的叙述中,伊芙的残忍仍然显得极端的克制。

  如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一样,哈内克也在本片使用了一对年轻和年老作为参照。得不到爱的宿命,让伊芙和爷爷产生了惺惺相惜的默契,因此,当爷爷选择了伊芙作为自杀的执行人时,一切都显得无比的合理。在澄澈的儿童视角下,索要和兑现都是很自然的,而在大人的世界里,道德并不成其为道德,而是一种恐惧的代名词。当爷爷乞求理发师帮助自己自杀时,剃头匠的拒绝是恐惧而非道德:这怎么不能让人发现呢?

  当一切处于瓦解时,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呢?虽然我深知这问题根本没有答案,但恐惧不是一个道德的选择。这在于佩尔饰演的姑姑身上,在不断遮盖家庭破裂的努力之中,有另一个更可怕的答案:将荒谬合理化,这是更为理性的冰冷。也许她内心承受更多的压力,然而这个角色的坚强,是一种无爱的产物。她的情绪只会从属于工具理性,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伊芙不爱自己的母亲,父亲为什么一再背叛自己的家庭。正如表哥在姑姑不再试图安慰,开始指责他的时候,他回答道:对了,这才是你真正的你。

  看了一遍。想起了同样拍摄于2017年的方形。没什么特别的用意,只是觉得在难民方面主题有接近。不过比起方形,happy end的冷峻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偏生讽刺,呵呵。

  影片中除了家庭的琐碎情感,发生了几件事。

  一是工地塌陷事故,二是小女孩投毒亲妈,三是于佩尔儿子被打,四是最后的宴会闹剧之后老爹投海。

  片子中还隐藏着几个秘密。

  一是老爹当年闷死了患病老伴,二是小女孩投毒妈妈,三是小女孩父亲偷情。

  跟方形一样的点是,

  一,出现了很潮流的新元素。

  happy end中的直播,类似于Facebook一样的界面,作为推动剧情作用。方形中的youtube视频热搜。

  二,对于社会中高层的讽刺夹杂同情的复杂情绪。

  方形中,男主有些虚伪,做着普世价值的艺术理念,也自诩是体面的人,但丢东西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还是显露了急躁,没守住体面。特别是争夺避孕套的桥段更是爆笑讽刺。但是当他日行一善想给一位女性阿拉伯长相的贫民买东西吃时,女贫民的傲慢自得姿态,让人心情复杂。

  happy end中,洛朗一家属于财团阶层,家里雇的佣人都是阿拉伯长相的人,并且,从老爹到于佩尔,对仆人的态度算不上友好,体面的样子,实际上是冷漠。在最后的宴会闹剧上矛盾爆发。颓废儿子带了一群有色人种来现场,引发尴尬至极的闹剧。

  三,人与人之间极度不信任的紧绷气息

  方形就不说了。通篇都是如此。上街中计丢手机,匿名信引发的和小男孩的争执包括对小男孩下狠手的伤害,啪啪完了还要抢套,猩猩人发作的时候每个人又绷的正襟危坐,许久才愿意出手相助,可惜一出手又是品相难看兽性显露。废柴youtube组合惨无人道的热搜作品等等

  happy end里面,母子关系、母女关系、父女关系、爷爷和孙女的关系,夫妻关系,全都是崩坏的。真是一出悲剧大全。

  赞一下最后小女孩举起手机的细节,真的是神来之笔。

  90后和00后似乎就是如此,拍摄已经成了一种活着的方式。用拍摄、滤镜、旁观来消解巨大的生存焦虑和恐惧。被各种拍摄训练过的一群人,已经有了面对一切都木然的能力。

  地震了耶,赶紧发个朋友圈或者直播一下,

  我爷爷跳海了耶,赶紧发个朋友圈或者直播一下,

  我摔断了一条腿耶,赶紧发个朋友圈或者直播一下。

  小女孩和爷爷之间谈不上感情,爷爷烦孩子,连孙女是谁都不认得,还很恐慌孙女会赖在家里不走。

  女孩也不喜欢爷爷,她伤心于父母的冷漠,养成了孤独极端的性格。最后送爷爷去海里,也谈不上成全,就像对妈妈、对同学下毒一样,就是很享受看到对方安静下来的感觉。或者是,安静的极致,消亡吧。

  so 小孩忙着破碎和学坏,中年人忙着狗血和撕逼,老年人忙着寻死。这就是所谓的happy end。

  如果面对风平浪静的大海反生出对波浪滔天的恐惧,就是我对 happy end的感受。在心里喘着大气。

  爷爷想逃,欢迎你来到这个糟糕的大家庭我闷死了她,但我没有后悔现在你可以走了。

  女孩要爱。和爸爸单独在一块儿的时候大哭起来,委屈的不行,我知道你谁都不爱,这没有关系我觉得你离我好远我没事了,我们可以走了吧。

  女孩的镜头下,生与死都是一样的,平静,渗透在她的日常中。拿起镜头,面见生死。

  导演太坏了,透露隐私,又不让人靠近。怎么说呢,太狡猾了。

  真实即残酷,残酷即真实。

标签: 沙源 读后感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