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是质量管理学上经典之一,最近几年随着管理理念发展与完善,sdca也逐渐被大家接受。无论在各个领域,现在基本上都有各自的s(标准),我们只需要在这些理论与经验基础上,个性化就可以了,而《做最好的中层》就给我们对做最好的中层的s做了很好的探讨,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很深启迪…..该书从最好的中层如何定位、怎样去做、更好发展等三个层面做了很精辟的阐述。
如何定位哪?我听过著名的台湾培训师余世维的几乎所有课程,他前期讲管理主要内容是各种管理能力和技巧,而现在关注在管理者的“根性”,“根性”就是根本性格,仿佛一棵大树,从树根、树干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枝叶。性格决定命运,人们的失败,往往并不是因为能力的不足,而是由于性格的缺陷。“根性”如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等等,只有这些有大的境界,才能有大的发展,所以中层修身养性是必要的,一日三省吾身。对于企业来讲,中层的能力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层就是要在沉稳担当、忠诚智慧“根性”上不仅要发挥领头羊更是指挥家的角色。“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作为承担团队所有人的中层,承上启下,如何才能掌握好自己手中的指挥棒呢?根据对世界500强企业优秀管理者素质能力统计分析,品德如以身作则是第一,第二就是前瞻性或者策略性,战术决定团队行事的技巧,而战略决定团队的发展方向,也就决定团队走向成功还是平庸。中层从全局从战略制定明确有效的目标之后,积极地与上级领导沟通,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对团队每个成员特长和弱点充分了解,然后把确定的目标细分,制定smart的实施计划,准确合理布局每个人。在组织领导过程,关心每个人,关注几种人:最优秀的、最落后的、想成功但处于瓶颈的人,在用赞美、认可、指导、荣誉等激励团队的同时,用活奖罚两根指挥棒,进而达到“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境界。
怎样去做呢?第一就是与上级有效沟通,管理学上一个观点,70%的管理问题就是沟通问题。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根线,所以下级更要做主动有效沟通的主人。首先要了解读懂上级,然后把一些着眼全局、合理意见并有三个以上解决方案的问题在合适地点合适方式合适语气与上级沟通;尊重上级,即使沟而不通,也要理解上级的不理解,不轻言放弃,不急于申诉,用业绩和坚韧随着时间改变成见,基督山伯爵的名言“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在这五个字里:等待和希望”;第二,商场如战场,著名的西点军校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noexcuse”,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执行并完成任务是中层存在的价值根本:事先要详细计划,有条不紊的分派任务实施,亲自监督,以免意外情况及时调整,在这个pdcacycle中,中层应该充分借助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以最高效完成工作;第三做解决问题的高手,方法总比问题多,非常之事亦会有非常之法,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问题核心,用双赢多赢方式处理,还要用辩证观点,阻力处理方法得力,往往也可以变成助力的;第四,真正的团队是一群心理上相互认知,行为上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目标上有工作向往的人们结合在一起的人群集合体。可见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文化认同的团队精神是多么的灵魂,而中层的个性很大程度决定该团队的文化。在这个氛围中,中层不仅要因人施管激发每个的潜力,更要teamwork变为合力;用dass(描述、承认、具体化、给团队带来的利益…)影响法保持团队和谐沟通,同时善于大棒+胡萝卜、合理控权与授权灵活使用权力,建立一支高绩效的团队,总之“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展翅高飞”。
最后,作为中层如何超越进一步发展哪?从部门层面,“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块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他为你敲响”(《战地钟声》扉页),中层务必把部门发展与企业总体发展紧密挂钩,用“第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看自己长处与短促;第二只眼睛看对象,如下级、上级、合作者、客户等)看环境,系统看周围所有的人以及由他们构成的整体环境,我们的行为会给外在环境带来什,反之亦然,如果考虑不周全,很可能使自己的部门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中;从个人层面,中层时刻站在上级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下级的角度聪明的解决问题,处理好的出乎上级意料,但是甘于平凡,放低自己,垫高别人,成为离不开更有价值的“tee”(高尔夫“tee-up”法则,tee是打高尔夫球用的小支球托,up就是把它垫高起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