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4-02 07:20:34
八字精批流年运程八字合婚八字起名

  《超级工程》是一部由李炳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向我们展示了国内的重点工程,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是《超级工程》系列的第一季第一集,记录了从方案提出到2012年大桥建设初期中国工程师们所克服的重重困难。

  事实上,目前港珠澳大桥已建设完毕,并即将在今年七一前通车。从2012年到2017年底期间,大桥建设者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继续迎难而上,全力打造这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八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8年的时间,终成这一座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画下浓重的一笔。

  那么,建设一座港珠澳大桥有多困难呢?

  建设港珠澳大桥需要避开每天在伶仃洋航道上通行的4000多艘海船;施工全程不得妨碍桥面上1800多架密集航班的通行;超过10%的阻水率泥沙就可能被阻挡沉积从而阻塞航道(),让伶仃洋变成一片冲积平原,所以要考虑桥墩泥沙堆积问题;复杂的海床结构,南海海面上每年产生的台风,大风所产生的涡振现象,氯盐对钢筋的侵蚀,等等,都是建设大桥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建设工程所需要的50万吨钢材和230万吨钢筋混凝土,那可都是极其恐怖的数字。

  然而,在明确目标之下,越是艰难,越是需要坚持!面临重重考验,中国工程师们多番思索求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圆钢筒围岛计划、沉管隧道技术、模块化方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橡胶减震方案,等等,而这,也仅仅是开始。在后续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还有层出不穷的困难,对此,中国工程师们最终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国家已经改革开放发展这么多年,你过去看看工程,你过去看的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你今天看我们港珠澳大桥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如是说。国家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多处使用延时摄影、3D动画等处理手法,同时解说词通过比拟手法将冰冷的数字形象地呈现出来,如每个圆钢筒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28层楼高;重量达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每节沉管长达180米宽33米高11米重量达到76000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等等。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体现数字之美。

  曾经一度流传港珠澳大桥将于通车前举办一届马拉松赛事,可惜最后协调未果,赛事流产,对于我等跑者来说甚是遗憾。

  看了第一集港珠澳大桥,感觉很惊艳。工程技术,相关设计,不管是理念还是技术细节,都让人耳目一新。上海中心也不错,喜欢看这种对细节上的执着和探索,让人了解工程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之道。后面的北京地铁,还有风能发电机,包括最后的LNG液化天然气船,感觉上有点逐渐走下坡路,没有刚开始的惊喜了。特别是风能里面有一个细节,两部吊车吊起叶片的时候,居然差点就撞击到地面。当时就在想,一个如此耗资巨大的项目,如果在人工环节有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怎么能保证批量工程的效果,偶然性因素居然可以这么重要。

  也许是第一集让人的期待太深,导致后面的失望。不过从总体上来说,片子的质量还可以,文字内容,相关解说都还到位。后来看了下,这套片子还有第二部,有时间也看一下。

  这部片子记录的是科技的突破,是中国制造的突破,也算是中国纪录片本身的突破。科技让国家自信,让国民自豪,更让全人类骄傲。

  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中,参与一号线工程设计的老设计师说到为了中国地铁的建设,中国地铁的第一代人是自豪的时,热泪盈眶,叫人动容。而当他登上1号线地铁远去时,镜头切到他脚下正在施工的九号线,这是一个更为庞大更加艰巨的工程,而所有的技术难题正等待着新一代建设者们去一一攻克,就像当年老一辈的地铁人成功建成第一座地下宫殿一样。作为这些超级工程的万千受益者之一,我们享受着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工程身后的缔造者,这些本身冰冷的建筑也因此有了温度。借用第五集的解说词:它们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但是它们的建造却是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致敬国家和城市的建设者!

  从纪录片制作本身来看,第一二集故事最为饱满,第三集情怀卖的也的确不错,到第四五集就有拖时长之嫌了,故事相较单薄,节奏拖沓,镜头量较前面几集也大大减少,不过这依旧不影响这套片子成为良心之作。

  客观影像下的科学情怀

  浅析纪录片《超级工程》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个超级工程的完成刷新着人们对人类工程极限的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来源于人类的挑战不可能,纪录片《超级工程》以客观的影像,国际化的表现风格,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正在建设的超级工程,探寻钢筋混凝土背后的工程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情怀之美。

  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宣传片。从纪录片制作开始,编导团队就定下了这样一个宗旨。《超级工程》作为一部科学类纪录片,很好的保持了科学的冷静和客观。观众通过了解超级工程的建设,学习科学文化常识,可以说这是一次对工程科学的科普。相比国内之前一些巡礼类的工程纪录片,《超级工程》更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纪录片的选材抛开了同长城、故宫这类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超级工程,也没有选用鸟巢这类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灿烂篇章的明星建筑,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建设上具有高难度的现代工程。与此同时,在整体风格上包括配音,图像,音乐都体现出科学的理性,现代和客观。尤其是在配音和音乐方面,一改传统纪录片慷慨激昂,磅礴大气的配音风格,而使用快节奏的音乐,理性客观的解说相结合,体现出现代工程的科学之美。

  纪录片在尊重客观性、科学性的同时,也注重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表达。从纪录片的整体风格上明显能感到编导团队做出的突破,整体风格更加大气,具有国际气息,类似于BBC和美国国家地理所拍摄出来的作品。影片的节奏错落有致,在工程师访谈的固定长镜头前,一定有快速闪过的工程画面,一张一弛,使影片的观赏性大大加强。为了方便观众对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影片多次使用了三维动画,科学实验等方式,使影片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编导在解说词写作方面,也注重修辞格的使用,比如在第一集珠海大桥中,编导把成堆的淤泥形象化的比成一块水豆腐,并且把淤泥的体积与三座金字塔的体积相比较,这些都让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直观,增加了影片的艺术美感。

  每一个超级工程都离不开人的努力。从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到纸上的精密图纸,再到紧张严肃的制作,精密细致的组装,都是人的智慧。无论是超级工程的建设还是纪录片的制作,都是客观理性,由不得半点马虎,冰冷的钢筋下,看似没有人情但其实处处都是人情,导演曾说不希望表现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但实际上每个超级工程和有关超级工程的每个人,都用行动实实在在的感动着观众,他们是中国发展的脊梁!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标签: 岁月 读后感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
复制重新加载
原创不易,您的支持将成为鼓励我的动力
《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作文-字典翻译作文网》
1、付费复制方式
支付宝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限时特价:5.99元
原价:20元
打开支付页
2、微信付费复制方式
微信扫码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限时特价:5.99元
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