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所给予我的那份快乐时时荡漾在我心怀。最近我在读《明朝那些事儿》。刚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丰富的幽默感深深地吸引住了,没过多久,我就被卷入了那日日夜夜地疯狂阅读中。
作者当年明月从元朝末年开始写起。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人不断欺压南人,于是人民起义。读到这一章时,我赞叹朱元璋的英勇与智慧。他是一个极具领导才能的人,带领起义军建立了全新的王朝——明朝。朱元璋又极具治国魄力,他严厉打击贪官污吏,清理史治,开创了一派清明之风。再读下去,会读到朱棣,他的军事天赋无人能企及。还有,朱高识与朱瞻基的仁宣之治,也给老百姓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日子。如果没有读《明朝那些事儿》,我根本不了解到历史的另一面,也不了解在明朝也有那么多明君。有明君是百姓之福。
我最佩服的还是永乐皇帝。他可真厉害!朱棣曾经是一位藩王,后来造反成功。他在位期间干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将瓦刺和鞑靼打得从正规军变成了游击队,再就是往北方迁都,修成《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几代皇帝才能做完的事情,朱棣十几年就完成了。“他不是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这句话写得真的是太好了。试想,如果朱棣当时不造反的话,那他的结果是不是被没收兵权,变成平民被关进牢笼呢?这就是说:不做皇帝不行了,所以做皇帝。不但历史是这样的,现实中也是如此吗?遇到麻烦时,很多时候难道不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说到明朝,当然也绕不浦东名臣张居正。他呕心沥血,奋力改革。当时的稳定社会有他的付出。我挺敬佩他的,因为改革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决定,这意味着要推翻很多旧的东西,建立起很多新的制度,这不是普通人才有的胆量。还有抗倭将军戚继光,在他的领导下,倭寇被打得落花流水,戚家军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了一股力量,我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反正是热血沸腾,充满了一种保家卫国的情怀。
读《明朝那些事》,感受不一般的历史,让我们心中有历史,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深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各代王朝不断的更迭,历史的车轮推动着我们不断地前进。时至今日,那些瑰丽的古代文化,我们虽然无法亲眼见证其生机与活力,但古人留下来的东西,都在讲述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神秘的往事。
疫情放假在家,我们除了上网课,也有充分的时间来充实自己,所以读一本好书是必不可少的,在假期,我同家长一起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是一套书,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建立明朝,以及创立后明朝各领域的发展改革。全书以幽默诙谐的语气讲述了大明王朝的兴衰成败,其中蕴涵了许多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一旦开始阅读,便让人爱不释手。
整套书内容量很大,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人,那就是明代名将——于谦。这个于谦并不是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明代的一位儒将。正统年间,能顾大军来犯,于土木堡击溃明朝最精锐的兵力,并活捉皇帝朱祁镇。当时,皇城将成为外敌的下一个进犯目标,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王朝内部的大臣们乱作一团,而只有于谦一人保持清醒。从战前的各项准备,到战争在即的呐喊与豪迈,于谦自始至终都游刃有余冷静沉着。兵临城下,一道道军令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但又热血沸腾。他将北京城每个门分派给每一位大将把守,最后将德胜门——北京城的最北,也是最有可能被进攻的地方,留给了自己。从上到下这一套措施,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他的沉稳威严,以及他给将士们带来的勇气与信心。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发号施令的人是一个文臣,是一个向来温文尔雅,安安分分的文人。就在这样“不胜,就死”的力量的催动下,明朝以少胜多打败了外敌,守住了大明王朝的未来。
这一段历史,我反复看了很多遍,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让我对历史越来越感兴趣,历史上的每个人都曾那么鲜活。在这世界上,有的人为自己的理想奔波,有的人为平民百姓而繁忙,有的人却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人生于世界,所作所为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蛛丝马迹,古人的智慧和丰功伟绩一直流传到现在,这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物。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想法一个谋略,都隐藏着无穷的智慧,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有太多让人着迷历史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明朝那些事儿》记述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将暗淡的历史焕发精彩。当年明月用他那幽默的笔风,从客观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带着读者去品明朝。
一个王朝的兴起,在于前一个王朝的腐败,一个王朝的灭亡,在于这个王朝的无能。每一个王朝都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们打打杀杀,从叔侄大战到闯王李自成,从蒙古部落到后金部,大人物被打倒,小人物赶上去。一个王朝灭亡,另一个王朝诞生,这像是在轮回,但其实是在进步。
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实力。没有实力就会被推翻。弱的迟早会被强的征服。只有这样推陈出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一个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富有就不会造反,军事国防强大就不会有别国侵略。
一个国家是不能没有钱的。明朝亡于无银。国富则民强,国贫则民受欺。中国原来是世界上罕见的帝国,西汉时有丝绸之路,明朝时有七下西洋,各国的友好使臣,商人留学生不断的涌来,那时何等的强大。后来贫穷下去了,经济不能再使人温饱,军队不能够足以保卫领土,八国联军就来趁火打劫。
为人处事要讲气节,但有时候气节等于死心眼,我们要有气节,但不能死心眼。暂时的忍让是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否则就是欠扁,很显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员就是欠扁的。
在很多时候心态和信念是可以决定成败的。一支抱着必死决心的军队是一支无敌的军队。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相信自己能行,仗就打赢了一半,相信自己不行,那么仗就别打了,早点认输投降或者干脆自杀算了。所以说士气很重要,坚定信念调整心态,有决心才有动力。自信很重要,但过于自信就成了骄傲,一个骄傲的将军会让手下的千万士卒丧命。一个好将军就是一个高素质的兵。一次次血腥的战役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战友的尸体中获得总结。面对强劲的敌人,不断的战败,败久了就会产生恐惧,但不管有多么恐惧,下次依然要与他再战,因为国家需要。终有一朝打垮敌人所向披靡!那么一块好钢就这么炼成了。
什么物件都有气数,气数就相当于保质期。一个王朝在世界上存在多久,这段时间就是他的保质期。气数的保质期就相当于国力,国力有增无减时气数殆尽。国力如果永远强盛气数就永远不尽。所以我认为气数是可以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