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春节期间比较火热的电影,也是大家都在观看的电影,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科幻效果的实力,同时让我们对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期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流浪地球不如说是拯救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比如《变形金刚》中又酷又炫的巨型机甲、《终结者》里面的施瓦辛格《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的方式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成功。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不是外公韩子昂的死亡,也不是航天员刘培强驾驶飞车撞向木星,而是朵朵在最后的广播中说,我们救援队牺牲了很多人我需要你们的支援,我需要你们的支援,当各个国家的救援队听到这段广播后,从犹豫中,从绝望中,掉转车头,从四面八方赶到现场,不分肤色,不用言语,一齐用力推进。那一刻,观众被深深地感动,热泪盈眶。《礼记》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顾言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热情地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其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城的伟大不在于长城的雄伟壮观,而在于合数万人之众、数十年如一日修建长城这一集体工程。愚公可以移动一座大山,因为即使愚公死了,其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面对烈火的焚烧,邱少云一动不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这份伟大而又美好精神的召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烙印在各个时代的封面上。这是一份令人惊叹、敬佩的精神。更让人感到了一份充满热情,悲壮的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才是中国式的极致美学。
地下城、死亡废墟、铁甲洪流、壮丽的空间站、精密的太空舱电影镜头令人惊艳。然而这只是电影的外表包装。电影的本质是2500年的恢弘计划、百代人的分工合作。故土难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这本身就是一份工程浩大的集体工程,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生动投射。因此显得格外勇敢,格外悲壮。
所以说,《流浪地球》没有照搬好莱坞大片中个人英雄主义模式,而是提炼出中国人固有的民族精神内核作为影片的支撑点,彰显着中国的格局与气度: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影片中,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英雄,不是举一国之力就可以彰显伟大,需要各国之间通力合作,地球村有一个联合政府。拯救地球也不再是一个人的热血与孤勇,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鲁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肯定也是一部世界级的科幻电影,自然得到各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高晓松说,中国的科幻小说一般不看,只看大刘的。
刘慈欣说,自己写的东西数量有限,不能与大咖比。
他足不出户,在电厂相对封闭世界,写超越三维的广大空间。因为网络,世界无限可能。与一般需切身体会经验的写手不同,大刘是不需要亲身经历的作家。李敖不喜欢旅行,连阿里山都没去过,却比去过的人了解得更清晰更详实更身临其境。
人的想象与阅读成了飞翔的翅膀。
看完《流浪地球》,长沙的雨就没停过,太阳难得一见,除了阴雨连绵就是湿冷湿冷。受厄尔尼诺影响,冬天将格外冷,夏天又特别热。温室效应使全球海平面不断升高,若干年后全球沿海城市基本上都将被海水淹没。
科幻绝非无稽之谈。
《海底两万里》中的预测几百年后得到应验。谁说灾难某一天不从天而降。
但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回家的唯一希望。刚子、刘培强、马卡洛夫、韩子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为我们演绎了希望的真谛,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放弃希望。
不放弃,刘启为了救妹妹不惜从桥上落下;不放弃,空间站的苏联宇航员马卡洛夫不惜牺牲生命帮助刘培强阻止空间站叛逃;不放弃,刘培强驾驶空间站燃料舱冲进了火焰点燃了木星,助推了地球;不放弃,救援队们不畏艰苦,前仆后继,让几十亿人重获了生存的机会。
人生会有劫难,地球总有一天也会消亡,但人类终会冒险不断,探索不断,生生不息。
2019年的新年期间,《流浪地球》票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国产电影的新一届票房冠军,美国好莱坞导演对它的评价是这样的:它开创了中国电影新局面,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幻电影的时代。的确,像这样不同以往的中国电影画风,对于全球观众来说是耳目一新的。说老实话,看完此片之后,我的感觉不仅仅是震撼,更有一种为国产电影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发展的喜悦之情。
电影讲述的是:数年的未来后,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寻开始找新家园的漫长之旅,并在浩瀚的宇宙中,面对各种灾难,挺身而出,投入到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挽救地球的生死之战中。
虽然,我对电影研究不多,但是结合工作和学习的经历,从我自身的情况出发,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我对这部影片简单的理解。
首先,影片直面问题,寻求合作解决的共赢之道
这部影片中的大背景是在一片银白色的冰的世界中展开的,这不难引起我们的联想,让我们想起了美国大片《后天》的场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了极端气候的频现,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灾难的降临,全球变暖,气候反常,极端天气的出现,导致地球的厄运来临,最后迎来的是冰冻世界笼罩地球的悲剧。这部影片中地球表面的温度达到了极低,无法再让有生命的物种得以延续,地上的人们都必须转移到地下去生活。面对这样的灾难,人类世界必须携起手来,共同解决。只有群策群力、同舟共济才能有生的希望。这也折射出影片要以中国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来参与和解决国际的问题。不同于国外大片的单打独斗的个人天下,说明未来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只有直视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寻找到解决全球问题的共赢之路吧!
其次,影片蕴含哲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态度
流浪地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不清楚,但是,或许应和了中国传统哲学《周易》中的:周天之物,于予之变的思想吧。《周易》从时空上来研究自然社会的变化、变迁,阐述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它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流浪也可能就是变化,即:地球的变化无法改变,需要我们知变、应变、适变,寻求共同解决和生存之道,才是我们全人类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吧;影片也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其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能够使五千年华夏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就是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思想,及求同存异、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和谐共融的文化态度,这也是影片的魅力之处吧;此外,影中还体现出道家思想中的有界与无界思想,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论,在浩渺的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人类是如此的渺小,但是这种渺小并不代表弱小,面对地球与巨大的木星将撞击的危难中,刘启从童年时代的启蒙中,找到了燃爆木星上的氢气以反作用力来使地球逃逸危难的灵感,不能不让人们为之点赞!正是这种小的启悟,才孕育了大的智慧,得以完成了他挽救地球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