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周黎明的新书《影君子》已然上市。书中的文章都跟电影和美剧有关,但基本上没有对单独作品的评价。书中的文章有时着眼于影视作品的技术分析,但更多地是透过电影进行文化比较和社会分析。
在影评人名声不佳的今天,周黎明是少数具有公信力的影评人之一。周黎明英语好,当大多数中国影评人只能通过汉语字幕来欣赏外片时,他已经能毫无障碍地看懂使用美国俚语的原版电影,并且熟练地运用英语写作。周黎明写影评起步早,当如今活跃于媒体上的大多数影评人还在网络BBS上磨砺自己幼稚的文笔时,周黎明已经拥有了丰富的阅片量和相对成熟的文字功夫。周黎明并不以影评为职业,他是《中国日报》的资深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写影评只是他众多手艺中广为人知的一支。
与他的前作《莎乐美的七层纱:〈看电影〉专栏精选》和《四面楚歌:周黎明纯影评精选》相比,新书《影君子》的体例略显庞杂。既有对中片西行和西片东渐的命途探悉,也有返身对中国老电影的深入钻研;既有对世界名片的分析点评,也有对经典美剧的位次排布;既有“托尔斯泰谈电影”,也有“一个影迷的《论语心得》。感觉周黎明离影评的“标准格式”越来越远,获得了不为形式约束,但求有感而发的自由。不过,一个再洒脱的作者,其文章的内容和风格走向总是跟他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习习相关,《影君子》仍然体现出周黎明一贯的脚踏东西文化的“穿越感”和融通性。在这本书中,他对我们惯有的“美国想象”和“好莱坞认知”进行了驱魅存真的梳理评析。
先说驱魅。由于华语电影不振,中国观众每有一种“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很多人不仅迷恋好莱坞大片的视觉特效,而且对其中所宣扬的“美国意识”十分受用。《影君子》用大量的例证告诉读者,美国电影传递的不是美国价值观,而是尽人皆知的大道理,所谓“普世价值”,而美国价值观要比电影复杂、混沌、尖锐太多。再比如说,中国观众视好莱坞为世界电影之都,一有好电影总想给美国人记上一功。《影君子》用大量的事实告诉读者,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美国电影,诸多好片都是来自五洲四洋的资金和奇才共同打造的......
一方面扫除谬赞和误读,另一方面呈现事实和本真。《赤壁》为什么无法在海外攻城掠地?因为已经简化再简化的“三国”故事,在洋人看来仍是线索纷繁,面孔杂乱。《金陵十三钗》为什么在美国折戟沉沙?因为张艺谋构筑的拯救故事在洋人看来太过艳俗,他们闻到了“教堂里的香水味”。《十面埋伏》为什么得到美国人的真心赞美?因为它“价值中空”的情爱故事和清浅华丽的国粹展示,不多不少地满足了美国人对华语片的想象和需求。在《影君子》中,周黎明挑去了一些无法看清的文化现象的盖头,拂掉了我们多年以来百思不解的认知疑云。
因为有着切身感知和常年观察,周黎明总能击碎别人因距离而生的种种误读,把美国影视文化的本真传递给中国读者。事实上,从他的第一本书《好莱坞启示录》起,他就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并不断走向深入和精微。《影君子》的书名初听有违和感,“影”和“君子”之间总有些无法交融的疏离,不同章节的文字也是东鳞西爪,各自起舞。可是看完全书,我对书名有了另一层理解:一个循循儒雅的人在讲述君子之道和电影故事。散虽散,沉稳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