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起来都会想读《学问和趣味》越读越发现意味深远,可能是过来人,总有些感触。
每每读这篇文章我都会想起上学的时光。上小学时,我的数学比较好,而且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完成,语文都是一般虽然也不差。其实我是比较喜欢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写作业,可就是奇怪数学老师就没那么多作业我数学就学的很好,考试一般都是90分以上。上初中时情况开始转变,语文依然不好,英语学的特别好,数学不行了。可能是我比较不喜欢数学老师,当时我是转校生,数学老师是班主任对我们这些转校生不太友好,我第一次数学测试考了60多分,我谁也没告诉,老师讲评讲试卷时我也没有勇气把卷子拿到桌子上。我记得有一次她找我旁边同学谈话(因为那个同学考的太差了)她说即使一天学会一道题也不至于考的那么差,当时我由于对这个老师的偏见太深,心中只想一天学一道题,谁又能知道学会的这些题就是考试要考的呢,所以初中三年我数学成绩其实是曲线形的,时好时坏,都是看老师怎么样,而我英语一直处于所有学科的优势。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其实当学生的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虽然是到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每次读《学问与趣味》我都会想起,上初一时我很听一位生物老师的话,考试完的试卷回去用本子抄下来,然后再自己做一遍,所以我生物学的特别好,期末考试考94分,老师自己掏腰包发的本子。可是我不知道举一反三,没有用到其他学科。我很听英语老师的话,每篇课文都会背,所以即使我没有练语法书,买课外习题英语一直很好,很有语感。我不听物理老师的话,他说每天回到家用15分钟把他讲课的笔记复习一遍,我没有做到,我的物理一直到高中都没有上去,高考大综合差的一塌糊涂。初三时我没有听代数老师的话,说我们用的教科书读30遍50遍都不吃亏,我偏偏钻研有难度的题,中考基本题就没答好。其实这么多年,我有时也会想起这些,别人问我怎么把英语学好的时候,我总是说我喜欢,但看到《学问和趣味》后我才大悟,是我先学懂这门课的,如果一开始我就没学会估计我也不会对这个感兴趣了。
联想到以后孩子的教育,因为我也马上要结婚了,我就想没用太大必要去培养孩子的趣味,应该让他在某个年龄段该学的东西学会了,中国传统诗词歌赋一定要学的,我还是不太主张孩子过早的学英语,也不主张家长把孩子英语的学习比国语的学习看的更重要。学好中文是学好英文的基础。其实相比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心里成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