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平凡成就伟大 独特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例子。 学生:“请问什么是善行? ”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 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对盗窃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某种概念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能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被处死 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毒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会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他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这,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