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村子里大都已经熄灯了,但这户人家还点着蜡烛,烛光下,一位年迈的母亲在縫衣,在她的身旁,还坐着一位年轻人,他正拿着书认真地看。原来,这位年轻人正是孟郊,正准备赴京赶考,而身旁的母亲正是他的老母,正给儿子缝衣。天真冷呀!凉风习习,为了让儿子不受寒冷,母亲又在衣上添了几针。母亲一不小心,将针扎到了手,顿时,血流了下来,孟郊一见,连忙跑过来。“没事,没事。”母亲笑着说,“只不过被扎了一下手,有点痛罢了。”儿子听了,还不放心,跑来看看,母亲只好用布包好,笑着说:“你看,没事吧!”说完,又去缝衣了,儿子看到这些,眼中闪着泪花。又过了一会儿,孟郊打了一个哈欠,母亲见了,说:“儿子啊!天早晚了,你还是回去睡吧。”儿子点点头,收拾好行李,回去睡了。而母亲呢? 她还是在烛光下缝呀缝呀,为了不让儿子冻坏,母亲一夜都没睡。第二天,孟郊起后,看见几件美丽又舒服的单衣、夹衣和外套等,高兴地喜出望外,连忙穿上。不一会儿,马车来了,儿子坐上马车,兴奋地踏上赴京之路,挥手向母亲道别。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母亲既兴奋又失落,含着泪,回家了。名师点评:文章把一首著名的《游子吟》改写成了这个小故事。那母亲的浓浓深情,密密细缝衣服的动作还依然可见,尤其是在本文里充分描述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用缝衣服表达出的爱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村子里大都已经熄灯了,但这户人家还点着蜡烛,烛光下,一位年迈的母亲在縫衣”“天真冷呀!凉风习习,为了让儿子不受寒冷,母亲又在衣上添了几针”在描述中为了更充分的表达出慈母的主题,这些必要的场景都写的非常好,对突出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章能把握住原文的主旨,描述的生动准确。只是在一些细小的动作上还不够细腻。(学乐中国特聘教师:罗丹娜老师)2009-1-2 1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