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病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去年的作文,应特别注意话题中的和字以及提示语中的关系一词,否则就可能偏题或走题。高考评卷中发现,很多考生是不理解题意的。他们未能抓住感情与认识的关系,或单方面地讲认识,或单方面地谈感情比如把立意自定为父母的爱造成自己无能,这样的作文,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还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地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有考生认为寓言故事中富人怀疑老者,那老者好心没好报,于是从这个角度写了篇《好心没好报》,自然远离试题要求;有考生由富人随便怀疑别人而推断他缺少人生气度,于是从做人需要气度这一主题说开去;又有考生认为富人如此判断是因为缺乏与别人的沟通,于是谈起沟通的重要性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这类考生犯了高考作文的大忌审题错误,最终吃了大亏。这都是理解力不高的表现,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一直宣传降低审题难度,误导了部分考生。对策: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但不可能没有限制因素。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这些技巧是:1.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找出来,决不遗漏。4.先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然后,一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以免留下做记号之嫌。5.细读命题中的[注意]。另外,必须明确的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所以千万不能从材料中自行提炼出某种观点并任意发挥,而要严格依据话题来作文。弊病二:认识肤浅,内容空洞。考生对话题的理解是深是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立意是高是低,选材是优是劣。不少考生对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体验不深,文章立意限于生活的表面,浮于肤浅的层次。如果写议论文,就忙于堆砌论据,缺少分析说理,论述深入不下去;如果是记叙文,则缺乏应用的韵味,显得过于直白。这都与对话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有关。有些考生,展开论证时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比如说富人应当认为儿子是小偷,而不是他的邻居,这本身就出于作者的主观臆断。还有考生一本正经地写道:我们这些祖国的希望,应该培养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别让我们的亲情与认知发生关系,人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真可谓违情悖理,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