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提起李煜,后人恐怕赞誉的不多。因为他是个亡国之君,而导致他亡国的直接原因就是他贪图享受。所以,这样的昏君顶多也只能做一个历史的反面教材。而我却认为,李煜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宁当有暇之玉,不为似玉之石。”当他一夜之间从一呼百应的皇上沦为阶下囚时,他顿时放出渺茫光辉。这时,我们才能说真正的李煜诞生了!这时的李煜词风与前判若两人,他不用饰绘,纯用白描,直抒胸臆,直率自然,风韵天成。使人觉得他的 词有“清风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词作的内容写宫廷生活升华为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在词的意境上有了很大的升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亡国以来,李煜一直过着后悔自责的生活,终日以泪洗面,就在这时,千古绝唱《虞美人》诞生了。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宋太祖勃然大怒,节束了这位亡国之君的人生。 李煜用他的独特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流传千古。所以,现在人们提起李煜,大多是词人李煜,而不是皇帝李煜。一个皇帝最终被当成词人传颂,李煜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在他“雕栏玉砌应由在,只是朱颜改”的悔恨中,我们是不是听到了“失败”二字? 或者,在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的“失败”? 感谢“失败”给我们带来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有人说,李煜是失败的,直到最后他还是以亡国之君出场的,但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李煜没有亡国,最终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平静的死去,那他也不过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的数百个皇帝里添一个亡灵罢了。如果是那样,我们就少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少了一为愁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情极为丰富的中国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星星了。当然我们也读不到了《相间欢》《虞美人》这样千古传诵的好词作了。所以,我一直认为李煜是成功的,因为他体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我们只知道,词人李煜是成功的,比那个身着龙袍的皇帝李煜更让人永记于心。亡国之事只不过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点瑕疵罢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残缺,又哪里会有《虞美人》等这样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优美的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