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门前的高山,年近九十的愚公居然决意与全家人把高山移走。有人认为愚公的做法是聪明的举措,也有人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显然愚公选择的是最麻烦的方法,既浪费时间,有浪费人力物力。但想深一层,看到的不再是不自量力的愚公,而是他那不畏惧于大自然,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高贵品质。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如果两者相反,又怎么会有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流芳百世的愚公精神呢?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不计其数的“愚公”后代,移走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有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过草原,攀雪山,一道道的难关磨炼着他们。他们不因为古人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哀叹而退缩,不然又怎么有了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诗句呢?正因为红军们的不屈不挠,才有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他们都是不愚的愚公。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不管是那一位位日以继夜在前线抢救伤患的解放军,牺牲自己性命保护学生的老师,还是那用坚强意志力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伤者,向受灾地区提供物质支援的热心人士&hllip;&hllip;他们每一位都是发扬着愚公精神的新一代愚公。
谁说愚公只存在于《列子》中的《愚公移山》?谁说愚公精神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愚公精神之所以可贵,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在于他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在于他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
愚公不是寓言中的一个人物,愚公精神也永远不会消失。国家一代代的继承人正在成长,在这中间或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愚公,发扬着难能可贵的愚公精神,把它升华,让它一代传一代,流传千古&hllip;&h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