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的一天,天气暖和,我和爸爸、妈妈从城里到乡下外婆家拜年。路上,我总是闷闷不乐,为啥,因为外婆家那地方是个穷窝窝。
几年前的外婆家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只有一栋破破烂烂的小木房,黑黑暗暗的,一进屋就象钻进了“黑地道”,东西旧得快成了文物。记得有一次,我还不懂事,顺手把一块饼干扔掉了,外婆心疼得哭了,为这,妈妈还打了我一顿。
“快到外婆家啦”,妈妈的话把我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矗立在我眼前,村子里破破烂烂的木房不见了。这时一辆“的士”车向我们驶来,我一看,是舅舅,我们上了车,我有些奇怪的问:“舅舅,这车是向别人借的吧,”舅舅说:“哪里话,这是咱们自己买的,要好几万呢”。
到家了,只看见外婆家破破烂烂的旧木房变成了一栋漂漂亮亮大砖房,门上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客厅里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有沙发,有电扇,有冰柜……我想:前几年外婆家连一台电视都没有,怎么现在有这么多电器呢?外婆看到我惊讶的样子,她一边忙着拿水果给我们吃,一边笑眯眯地对我们说:“这几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太好了,不仅加大对农村扶贫政策的支持,还积极对农民工进行致富技能培训,你舅舅参加了培训,
学会了开车,如今有了钱,就自己买了一辆“的士”来开,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了别人,家庭经济收入也增加了。还有我们邻居家小王养了几百只羊,成了养殖专业大户,小龙栽种了一千多亩的金秋梨,成了种植专业大户……哎,如今农民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火红﹗”
吃饭了,桌子上摆满了可口美味的饭菜,一家人团聚在桌子前,开心的吃着,笑着,这笑声飞出了外婆的新房子,飞到了乡村的天空。
外婆家变样了,农村变样了,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党的政策好啊,是它改变了我外婆的乡村,我笑了,大家笑了,这笑声是甜的,是喜的,我陶醉在这笑声之中……
我的外婆家在沿山镇底至村。这里原来是一个静泌的小村庄,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外婆家门前流过,周围的山把这个小村庄围得像一个脸盆似的,早晨,当几声鸡鸣或狗叫划破村庄的寂静,人们便开始在田间劳作;傍晚,当太阳下山,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回到家中,女人们在灶堂里生上火,烧菜做饭的同时还要喂猪喂鸡,男人们则要到井里挑上五六挑水为第二天的作准备。最快乐的是有月光的夜晚,吃过晚饭,年轻的妇女聚集在一起唱山歌,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在一起划拳喝酒,小孩子们在院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则坐在板凳上聊家常,这就是山村一幅最美的画卷。
现在,外婆家吃穿住行都发生了变化,先从行说起吧:从前去外婆家是没有直达车的,从贵定坐车到沿山下车后就只能走路过去,因为地时还没有修好路。现在修好了路,又有了直接到外婆家的汽车,现在去外婆家就比原来方便了许多。去年,新修的一条高速铁路从外婆家村旁穿过,外婆家的老人们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火车的模样,从家门口乘车到贵阳、都匀、省外都变成了生活的现实。现在,外婆家开始修高速公路了,一群群陌生的施工队忙碌着,运送沙石的汽车的“嗒嗒”声,挖掘机的“嘟嘟”声构成了一部铿锵的交响乐,淹没了偶尔几声的鸡鸣或狗叫。
在吃的方面几乎家家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有的人家还用上了电冰箱,烧菜做饭再也不用在灶堂里生火了。村子里天天都有肉卖,天天能吃上肉再也不是遥远的梦想。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去外婆家,外婆会悄悄的为我煮一个荷包蛋放在我的碗底,她和我外公只吃青菜萝卜。
在穿的上面,年长的人们不再穿补丁的衣服了,时尚已经成为年轻的哥哥姐姐们新的代名词,要是她们与城里的年轻人站在一块,你根本无法分辨出谁是城里人谁是外婆家那儿的人。
变化最大的要数外婆家的房子了,以前破旧的木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漂亮的平房,每家的院落里都非常干净,屋内摆放着彩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人人都用上了手机。
……
外婆家的变化真大!
“白菜肉丸、红烧鱼、粉蒸肉……”你别以为我们正在饭馆里点菜,其实我是在外婆家,数着外婆端出的一道道菜。每看到外婆端出的一道菜,我就叹一下气,你可能又要问了:“这么丰盛,你干嘛还要叹气呢?”唉,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每次一进外婆家,她都会给我一个热烈的拥抱,然后,端出一碗绿豆汤或银耳汤给我喝,接着又拿出苹果或香蕉给我吃,刚吃完水果,她又拿出一包果冻或薯片给我吃……到了吃饭时间,我的肚子基本上饱了。但接下来又是一大桌菜:什么清蒸鳊鱼、红烧排骨、炒猪肝……有七八个菜,最后还会端上来一大碗莲藕排骨汤或萝卜筒子骨汤,不出意外的话,还会端上来一锅鱼汤。吃饭时就更加“惨不忍睹”了:我碗里的菜啊,像永远也吃不完似的,我刚吃完一种菜,碗里又“飞”进来另一种菜,好不容易把这些菜吃完了,碗里又多出一碗汤…..临到出门了,外婆又往我手里塞上几瓶“爽歪歪”或“王老吉”,说是带在路上喝,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在我的博客里写了一篇文章“己所甚欲,勿施于人”。有一天在外婆家,妈妈偷偷把这篇文章给外婆看了,外婆红着脸,笑着骂了一句“狗家伙,没良心!”爸爸妈妈对外婆说:“您真的不要做那么多菜,我们来了有什么吃什么就好!”最后爸爸妈妈和外婆“约法三章”,但我有点不相信外婆,对她能否改变持怀疑态度。
过了一周,我们又来到外婆家,外婆好久都没有把绿豆汤或银耳汤端出来,我好奇地把头探进厨房:“家家(外婆),汤呢?”“汤?什么汤?”外婆把头伸了过来,反问我。我连忙住嘴,心里却窃喜,看来初见成效。
到了吃饭时间,桌上终于摆脱了大鱼大肉,取而代之是三四盘清淡的绿色蔬菜,正合我的口味!外公外婆也没有那么“关心”我了,我很快就把饭吃完了,我惬意地打了个饱嗝,真舒服啊!爸爸也很高兴:“妈,今天我们吃的才是‘绿色食品’啊!”我们一家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一篇博文给外婆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愿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做到“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我的外婆今年五十多岁了,她长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睛,圆圆的脸上皮肤白皙。笑容和蔼可亲,粗糙的大手总是有意无意的抚摸我的头,从我记事起,姥姥就总是牵着我的手领着我去商店买我爱吃的零食,总是不忘定期的给我补充营养。记得在我八岁以后,姥姥就不再牵我的手去商店了,但是定期的营养却不忘给我补充。她不但不领我上商店,就连我平时向她要五角钱买雪糕,他不是说:“你吃雪糕太凉,雪糕没有营养。”就是说:“雪糕是垃圾食品,你不能总吃。”
还有时候,他就会说出一大堆的道理。“像什么钱挣得不容易,你不能老是要钱花,钱要花在刀刃上…。”等一些我都可以倒背如流的话。总之就是两个字“不给”。还有一次,我跟姥姥去菜店买菜,他竟然只买了两根黄瓜,菜买的少不说,还因为只差了一角钱跟那位卖菜的阿姨争了半天,后来那个阿姨借了好几个菜摊才找到一角钱给姥姥,你说姥姥是不是非常小气呀?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姥姥的不一样,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就是前年的的汶川大地震,姥姥一点也没小气,还鼓励舅舅和妈妈多捐一些善款给灾区的老百姓。她自己也一下子捐了好几百元。事后我问姥姥:“这次你怎么这么大方呀?”姥姥又露出他那和蔼的招牌笑容说:“孩子,这和小气大方没有关系,等你长大了就懂了。”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心里为姥姥的大方感到高兴,因为她对不认识的人都那么大方,对我这唯一的外孙就一定更不会例外了。
没想到第二天我向她要五角钱买零食,她又老调新唱翻开了旧剧本,说了半天,她又变回原来那个小气的姥姥了。你们说她的变化快不快呀?就在这几天,我发现姥姥又变了。天天盯着电视看,你们可别以为她看的是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其实她看的是关于玉树的这次大地震。妈妈说姥姥又想当“善心人士”了,我还没弄懂妈妈的话,姥姥却一脸的理所当然,这更让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后来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笑着告诉我说:“你姥姥在为玉树灾区的群众担心,他也想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但又苦于心没法尽,力没发出所以才天天的盯着电视看”。听了妈妈的话,我点了点头。原来姥姥是因为这次村里没有组织捐款在着急呀!你们说我的姥姥是不是变化的很快呀?可我想“姥姥不但变化大,变化快,而且变化的还很有原则呢。你们说是不是呀?
现如今,走在大街上,吸引人们眼球的,有各种品牌的私家车,还有那些花花绿绿的自行车,或小巧可爱的,或端庄典雅的。不知从何时起,自行车不再是清一色的黑色,而是变得像时装一样充满时尚,受到越多越多年轻人的追捧。
在我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父亲仍骑着它去附近的工厂上班。这是父亲的第二辆自行车,也是他第一辆轻便自行车。说是轻便,是相对于他最初的那辆加重型自行车而言的。因为相对于现在的自行车来说,它早已称不上轻便了。
每年春节去外婆家拜年,父亲的那辆加重自行车就成了全家人的代步工具。一般是我坐在前面横杠上,母亲抱着小弟坐在后座,父亲用他的双脚一圈圈不停地踩着脚踏板,把我们娘仨全地送到外婆家。
外婆家地处高山,距我们村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去外婆家的道路崎岖不平,不是粗大的沙石让车轮不停地打转,就是过了一个坑又进一个洼,上下坡不断,这不但考验着父亲的自行车驾驭技术,也没让我的大腿和母亲的屁股少受罪。为不给父亲增添骑车难度和麻烦,我和母亲从上了车直到下车,都不敢有大动作,因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往往一个小时左右到外婆家时,我和母亲的双腿都麻木了,严重时,下车就有种针刺般的疼痛感,站都没法站立,要休息好长一会,麻木感才会慢慢消失。那时我就特羡慕由母亲抱着的小弟,坐在母亲软软的大腿上,肯定比坐硬梆梆的铁棍舒服多了,估计母亲的大腿是被他坐麻的。但我怎么说也是姐姐,不好跟他抢,况且我怎么也是比他重几斤的,若真由母亲抱着坐,势必加重母亲的负担,只好作罢。
到了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致富,先修路”,去外婆家的道路不再是被沙石覆盖的黄泥路了,也不再那么崎岖不平,到处坑坑洼洼了,而是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了。从此,坐在康庄巴士上,一路平稳前进,不再颠簸。
现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九,外婆所在村庄举行声势浩大的闹龙灯活动时,去外婆家的路上真的是车水马龙: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连成一片,尤其是夜幕降临,一拨接着一拨的机动车辆经过,车灯闪烁,远远望去,就是一条超长的板龙灯,一直向小镇方向延伸,绵延十余里,蔚为壮观。
“女儿,你就去外婆家吧!外婆有很久没看见你了,很想你呢!”妈妈一脸期待地看着我说。说真的,我不想去外婆家,因为外婆家在乡下,路坑坑洼洼的,而且表姐又去广东读书了。所以我觉得外婆家很无聊。但是一看到妈妈的表情,又于心不忍呀!所以我答应了。
一路上,我看着美丽的景色在窗外飞逝,突然,车行驶进了一条水泥路,路很平坦,又很宽阔。我非常的惊讶,便问妈妈:“妈妈,这是去哪里呀?”妈妈轻声说:“你竟然连外婆住哪里都忘记了!这是去外婆家呢!”“我……”我刚要说什么,妈妈示意我别讲话,要我用眼睛观察这大变化。
突然,一排排精美的房子映入我的眼睛,房子外面停了好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小轿车,一切都眨着光,灼伤了我的眼睛。在水泥路的两旁种着一排排见不着底的绿化树。耕田一片片整齐地划分着,上面种着蔬菜、水果等等。我睁大眼睛望着这一切,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是外婆家吗?”我心里想着,怀疑司机是不是开到其它的地方去了。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外婆家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些低矮破旧的瓦房;古老的水牛;田野里挥汗如雨的农民……
正想着,妈妈敲了一下我的脑袋,说“到了”。我一下车,妈妈带我走进了外婆家。哇,房子明亮又大又漂亮,里面什么都样样俱全。外婆从房间里走出来,一脸笑盈盈的。我甜甜地叫了一句“外婆,我和妈妈来看你了”。此时外婆笑得更开心了,拉着我的手,说起了家里的变化。
“因为党的政策好啊!带领我们走上了奔小康的致富道路啊”!外婆说道。外婆家的变化这么大。我真的是亲眼见实到了呢!
美味的午餐过后,舅舅还带领我参观了现在的耕种情况。耕田里是忙碌的农民伯伯们,不过他们都笑得像朵花一般。耕作都实行了机械化,有播种机、割稻机……使得农民伯伯不再那么辛苦,而且过上了幸福的好生活。
这次去外婆家,我的收获真大呀!外婆加的变化真大呀!!
妈妈对我说:“去外婆家啰!”
“走吧!”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