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扶贫民情日记一: 坐落在天马故乡里的武威火车站是千里河西走廊上的一个二等客运站,下辖北河、槐安、截河坝3个铁路中间站,现有职工176人,承担着客运、货运、调车等运输生产任务。2011年4月,孙万斌到武威火车站担任党总支书记,上班第一天就被职工们交来的厚厚一沓申请和报告震住了。有要困难补助的,有改职调职的,有要求长期休病假的我做梦都没想到职工们会有这么多问题,心口被堵得发慌。
是职工们故意给我出难题吗?带着疑问,身材高大、秃顶圆脸,戴着近视眼镜的孙万斌,敲开了货运值班员王磊的家门。正在忙着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接小便的王磊,把他让到客厅一个残破的沙发上,伺候老母亲服下降压药,就一直闷头抽烟,屋里的空气就像祁连山上的积冰一样凝固住了。老王,你的妻子咋不在家呀?望着屋里凌乱的景象,孙万斌问道。
随着王磊打开话匣子,孙万斌了解到他的母亲每月要花费医药费1500多元,孩子在山东上大学每月花费生活费800多元,妻子代丽为了补贴家用、还房贷,就跑到外地去打工,为了能照顾母亲,他便提交了从截河坝车站调到武威车站的申请。
那天,孙万斌从王磊家回到办公室后,写下了第一篇民情日记,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书写了反映职工思想的晴雨表,掌握职工生活状况的温度计22个字,表达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态度。
2017年扶贫民情日记二: 1月6日,元旦刚过,正是天寒地冻时节。而在襄汾县南辛店乡小陈村的村委会里,却是热闹非凡。支村两委一班人正紧张地筹划着开春建设大棚项目。发展蔬菜大棚是该村 第一书记武红卫为村民要办的实事之一。
住村后要努力办实事,帮助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二,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武红卫2015年8月14日参加襄汾县农村第一书记任职培训时在民情日记的第一页写下的对自己的要求。如今,武红卫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仅有685人的村庄里。回顾这一年多来在小陈村的酸甜苦辣,越来越觉得离不开这个岗位。武红卫指着记录他工作历程的两本厚厚的民情日记说,这段工作经历将是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2017年扶贫民情日记三: 来到小陈村后,感受最深的就是村民见识少,眼界窄,比较自私。而这也是造成村里风气不好的根源所在。善于思考的武红卫决心从根源上改变小陈村。
要想让村民信服,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党员动起来的武红卫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行动:大力改变村风村貌。
农村卫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垃圾管理和污水排放。由于农村没有下水道,在冬季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倒在街巷路面上,常年累月造成主要街道路面被冻坏,而且垃圾遍地,大家出行极不方便。武红卫决定分两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解决村民乱倒生活用水问题。2015年9月8日,支委、村委干部共同协商打旱井事情,计划每户一井,费用农户出一部分资金,筹集一部分资金。其次是硬化主要街巷问题。经武红卫多方沟通,2015年9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县交通局领导来小陈村调研后决定出资60万元给村里的主街道铺一层柏油。
武红卫的两项决定得到了全村村民的积极响应。当年10月4日,工程队开进了小陈村,三天后全长1700米的街道硬化工程顺利完工。而在支部书记柴小斌和村委主任柴建国的大力支持下,打旱井工作也在一周后紧锣密鼓地开工。
说起这两件实事,69岁的村医柴马管感慨万千,我在村里行医50多年了,村里的卫生还是第一次变得这么好。以前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现在村里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街道每天都是干干净净,面貌大变,连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变了,走在路上看到纸片会自动捡起来,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全村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武红卫为村民办的实事远不止这些。积极筹资为村里修建排水实施,为92岁的老人毛肯笑和尿毒症患者柴晓东申请农村低保,调解村民柴保家和柴立家的农田纠纷他能扑下身子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从他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对老百姓的关心。老党员李启明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