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入户访民情日记【篇一】
今年7月,在区委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成为建阳区55名驻村干部中的一员,驻村蹲点小湖镇尹宅村。尹宅村是一个离集镇较近的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165户619人,其中党员31人;全村耕地面积839亩,林地面积2228亩,农民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收入有限,村财薄弱。
驻村伊始,面对驻村工作的千头万绪,我决定先走访村民。为此,我借着和村委会换届和八一活动的契机,积极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前任村两委成员、小组长,与大家话家常。
老干部罗木成说:进村的村道路面比较低,一到雨季水没办法排出去,影响村民的出行。
村里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是早年的木头房子,比较破烂,陈旧,老人家在里面休息活动存在安全隐患,要想办法改善。
村前的这条河是南浦溪的支流,一遇大水,溪水倒灌进来,农田很容易被淹。老党员谢启召见我拿笔认真记,赶紧跑到我身边说。
通过与大家交谈,我了解到不少村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边聊我边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详细地记录在民情日记本上,同时也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大家,让自己更快地融入农村生活。
8月底的一天上午,一位村民找到了我,反映村头公园项目建设有一块空地尚未完成平整,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出行。得知情况后,我立即到现场察看。原来是在建设村头小公园的时候,两个废弃电杆横放在施工场地,导致无法完成水泥坪的硬化,时间长了杂草就跟着长了出来,俨然成为了一个垃圾堆放处。我当即联系村两委干部,召集了数十人到建设工地集中。我们一心想通过人工搬抬的方式就能转移这两根废弃电杆,奈何20多人一齐上阵都无法挪动这庞然大物。在村民的建议下,我联系了电力部门的同志,让他们使用专业起吊器械才成功转移了这两个大家伙。
解决了村头公园土地平整的拦路虎,我们马上动手收拾草坪,几个小时不到,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块干净清楚的平地呈现在村头。
一个多月的驻村生活,让我对农村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朴实的农民朋友慢慢把我当作村里的一份子,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也坚定了要为村里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
驻村入户访民情日记【篇二】
桥南村位于潭城街道南部,属城中村,面积8.7平方千米,有360多户1200多人口,外出流动人口65人,有党员64名。下辖5个片区(其中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近年来结合地处城中村优势,积极发展商业、宾馆、餐饮、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
2013年10月15日,晴。在桥南村老计生干部王素兰的陪伴下,我们走进了下水南。这片不大的区域包括了桥南村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及十二组的村民,这里的房屋多属于砖木结构,大多人家的门扉上扣着锈迹斑斑的大锁,透过门缝可以看见里头蛛网密布,正是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的状态。从王大姐的话中我得知,下水南的居民大多都搬离了此地,迁居到环境更好的南阳新村,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年纪较大,舍不得离开故居的老人。
走在狭窄的巷道,路面坑洼不平,两旁老屋林立,仿佛是迟暮的老人慈祥的注视着路人。跟着王大姐行走在村中,不时遇见一些出来晒太阳的老人,或是打声招呼,或是唠唠家常,这样的一幕对这些老人来说不过是一天中平凡的一段插曲。
听说我是街道派下来的驻村干部,这些老人打量的眼中透着好奇,或许还夹杂了一些对陌生人的警惕。我含着微笑,耳边听着王大姐和村民的亲切交谈,不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得知我是专门来看下水南公厕的,人群轰的一下子炸开了般,人人都争着说话,伸展着手臂示意我往他们指的那个方向看。
宋大姐的便利小店就开在那座公厕的对面,不过六七米的距离,她拉着我站在小店门前,指着公厕对我说:每天还没出门就先闻臭味,是谁都受不了,那些过路的还能避开,我们这些住户可怎么办?
下水南公厕问题一直是桥南村的一大心病,头几年村财吃紧有心无力,如今这个问题更是成为了一块烂疮,轻易碰不得。要动,市里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很可能就紧随其后;不动,村民的意见很大,桥南村村委会为此左右为难。
老旧的公厕,灰砖青瓦,作为遮挡的门墙已被人为的打出了一个大洞,若有人在里头基本上是一览无遗,毫无遮挡。地面上、灰墙上满是污秽之物,难以忍受的臭气远远的就能闻到,更遑论长期居住此地的村民。
据宋大姐说,若到了下雨天,雨量较大时,雨水混着污物漂浮在街面根本甭想走人,而且这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样的居住环境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当我问宋大姐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将小店开在这里。宋大姐哈哈笑起来:来这里的都是老邻居,处得熟熟的,怎么舍得离开!似乎对她来说,老街坊老姐妹的情谊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我详细的将这些村民对改造厕所的诉求记录下来,便与宋大姐她们挥别了。回来的路上,我感触很多:下水南表面上看似颓败空寂,但村民的相处中却能感受到同村老乡之间日积月累的亲密和团结。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故土情在人们之间的传递,难怪那些异乡人不论在外头打拼了多少年,临老了总是惦记着落叶归根。
驻村入户访民情日记【篇三】
东山村位于莒口镇北部,地处西山东北麓,海拔190米,距莒口7.7公里,有12个自然村,总户数443户,总人口1695人。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亦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山人,我决心尽我所能为村里办实事。
10月16日晚上九点多,村里的养鸭专业户肖兴义检查鸭舍时发现鸭子死亡多达100只,忧心忡忡的他联系了我。防疫工作刻不容缓,我急忙赶到村里,为余下的3000多只家禽注射疫苗,并对死亡的家禽进行处理,直到深夜才忙完。离开时,肖兴义握着我的手,十分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不知道还要损失多少呢。我说:不客气,有事及时联系我,我明天会再来察看情况。随后独自骑车回家了。
我不忘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将自己二十多年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经验融入到驻村工作中。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我帮助农户免疫家禽7000多只,免疫生猪400多头。村里群众每次看到我下村,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向我咨询防疫措施。我深深地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落实群众关心的每一件事是我们驻村干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