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自从上了初三,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题海”,每天6时起床22时睡觉,见同学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也难过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为什么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努力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这么怨着、叹着,天天愁眉苦脸。终于有一天,父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们可爱的女儿为何变得如此?失落、抱怨、叹气不止。
然后,厄运便到了我的面前——一叠文学名著。望着久久未翻的小说、诗词,我想:好吧,读读也罢,反正学不下去了。
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轼迎面走来。
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见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苏轼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青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
“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他笑答。
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这些失败的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想完,就看见黄沙漫天中那位骑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
李白同我一样对于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也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碧青纱,头顶飘飘发,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
“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望盛唐,我立于其中!”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那么我呢?
别再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七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要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地抬起头。
我读懂了你
池塘边蜻蜓点水,踏出涟漪,一圈一圈地泛起(泛起一圈一圈涟漪)。每遇此景,我总会回想起那个清晨,那个让我读懂了你——小院的时刻。
透过蜻蜓的翅膀,我窥视当天的景象。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清晨。我与父母在京郊偶遇了不知名的你。推开雕花的院门,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紧接着,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丹青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一处清澈的池塘,一座木制的小桥,一股清泉从山间喷洒而出,潺潺的水声、清脆的鸣声在耳边挥之不去。你让人不忍心踏入,破坏这唯美的世外桃源。
天是那样蔚蓝,树是那样青葱。目光所及之处近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让人不禁想品你,读你,懂你这小家碧玉般的美。顺着在花丛中嬉戏的蜻蜓,我渐渐走向池塘边,这真真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行走在木板桥上,触摸着时光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记。我读懂了你在我耳边的喃喃低语:“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
有只蜻蜓调皮地停在我的肩头,与我一起读你那似死水般平静又似乎不静的流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说得也许就是这般美景。在你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是否涌动着一颗跃动不已的心?集聚的鱼儿激起一阵一阵的水花,无声的为你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读懂了你,也读懂了“真正的大家不会将一切显露于表,含蓄但不断前进,你终会得到属于你的辉煌”的含义。
紧跟着蜻蜓的足迹,我又走入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醉翁”世界。坐在亭中,我闭上眼睛,全身心投入到你的怀抱。我不知道千年前的文人欧阳修是否暗瞥过你几眼,但我想说,你的美,丝毫不逊于可“为酒”的酿泉。水中摇曳着些许含苞欲放的睡莲,锦鲤漫游于池塘之中,你包容着天地间所有生灵,默默的付出着,从不言语。
望着从两峰间泻出的涓涓流水,我似乎读懂了你美的源泉:不断积淀,不断前进,不断付出。透过你,我更懂了让你如此美丽的人们,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们。纵然你的同胞曾被人类害的遍体鳞伤,但仍有人为了你,为了你们的美好而不懈的努力。
阳光洒入安静的你之中,无数的生灵以自己最本真的姿态自由的享受着。我缓缓退出,将你和无数的生灵留在这广阔的天地。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说俊袭人,俏平儿,痴小红,情宝玉,冷湘莲,勇晴雯,敏探春,贤宝钗,慧紫鹃,慈姨妈,呆香菱,憨湘云,幽黛玉,病神瑛之类,皆赐美谥。
可曾看过《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霁月难逢”》?“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一首说的便是晴雯。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可怜的晴雯,心比天高,可惜如此短命。
晴雯的突出特点,是她虽生于贫穷人家,从小就被卖到赖家,却拥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虽居于奴隶地位却不为奴隶思想所束缚。她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心直口快,任情任性,毫不拘泥做态。这便是她的“勇”。每当晴雯在书中出现的时候,她的一言一行都能立即给人带来一股爽身扑鼻的清新之气。就记得一个情节:有一回,晴雯不小心跌断了扇子骨,宝玉责怪她顾前不顾后,晴雯立即反驳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也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可见,宝玉虽是主子,但晴雯却丝毫没有惧怕之色,敢说、敢骂,能做到这样,足以见晴雯之勇。蔑视封建权威和等级制度
晴雯生性烂漫,敢爱敢恨,赤诚坦率,特别是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晴雯倒箧、晴雯屈夭……都体现她的青春美丽活泼野性天真高洁灵慧勇敢,“娇憨满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晴雯那勇敢的性格,强烈的反抗,惨痛的牺牲深深地震撼了我。她活得坦荡,过得明白,让我们在纯美和壮美中返朴归真。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女儿这两个字是极清静、极尊贵的,晴雯足以当之。像晴雯这样的人物,红尘中是极难得的。她更像《边城》中的翠翠,是纯天然的产物。悲哉,晴雯!壮哉,晴雯!美哉,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那一次,我读懂了晴雯,她是那么的勇敢,坚强不屈……
我读懂了夜的心跳
晓风残月,带出了夜的光华,带不走夜的韵味;
云环影绕,带走了夜的无垠,带不走风的耳语;
月影婆娑,带走了夜的温柔,带不走夜的心跳。
夜的心跳是动人的。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地与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道深深的痕,我想,那是夜的影,这时傍晚了。
各家各户上灯了,不久又都灭了,便只剩下了夜空,显得广阔没有边际,七颗八颗的星星零散地落在夜空中,点缀着这薄薄的纱巾般似的空,我便沉浸在这神秘而美丽的夜里。
不久,便午夜了,外头响起了一声声刺耳的声音,彻底打破了夜的宁静,给诗意的夜空套上了一层不该属于它的喧嚣,不知是什么声音“唰,唰,唰……”就这样打破了我对夜遐想的梦。
自此以后,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方向响起这样让人心里发恼的声音,我开始讨厌这样的声音,因为它扰乱了夜的心绪。
我不再喜欢聆听夜语,很早的时候,在这个声音还未响起,我便睡下了,可是……
这几天,开始中考了,妈妈跑来对我说:“你到我那铺去睡吧!晚上那边加班施工,不然会打扰你”,“啊!施工?”我总算弄明白每天夜里怪异的声音怎么来的了,妈妈还告诉我,因为怕下雨耽误工程,所以他们白天作到夜里还继续干!
原来如此!为了不误工期,为了买房的人可以早点看到他们的房屋,那么一群朴实的农民工就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峥峥铁骨在夜里依然没放下该挑的担子,他们的钢铁一般的胳膊就这样有钢筋混凝土里承担着该承担的,他们满怀着家人的期盼,又满怀着对儿女的期盼,在黑夜里用汗水演译着劳动最深刻的含义。
今夜,星光依旧,只有月的周围不在那么光华,一切美好的东西和赞赏的眼光不一定都要投给高高在上的。午夜时分,“唰!唰!唰……”声音依旧响起,融入了夜,平稳而动听,哦!这便是夜的心跳,城市的心跳。
清风吹动起远处的草,月稳没了光耀,星光灿烂,城市的那边,夜空下,有一群农民工,正摸索着。
人世间,必有夜空,夜里,必有动人的心跳……
夜的心跳,我读懂了,很动人……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
我们固然有学识,我们固然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但是我们不是他们,我们尚未读懂他们。
当我翻开《乌蒙矿工》,当我看见一副副陷在乌黑中的面孔,当我看见老矿工脸上纵横的黑色沟壑,当我看见小矿工黑乎乎的已经失去光泽的脸——这些照片只有黑白二色,犹如炭笔画的素描。但这就是他们真正的颜色,他们的生活只有黑白二色,怎可能如我们般万紫千红?
周奇元,我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照片上的他看起来不过十岁年龄,与我的表弟相仿。表弟是家里的独子,他可爱、天真,人见人爱。然而到了周奇元身上,我却看不到这般年岁的孩子的一切妄想和天真在他和原煤一样黑的眼里有着百分之一二的体现。照片里的周奇元在吞云吐雾,十岁的他烟瘾极大,给他一根烟,他一口气能吸掉三分之一。从边角注释上,我还知道了周奇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然而无奈却要到煤窑上赚钱贴补家用,工人们惟一的欢乐便是在收工后喝酒、抽烟,于是周奇元便也学着……读到这我不禁要落泪——喝酒?吸烟?他还是未成年人!
但他同时是一个矿工,每天要让煤从自己身边倾泻而下,浑身是煤粉留下的乌黑,这样也就遮掩掉了他的圆脸上的稚气,磨洗了他初生时和我们一样的憧憬……
乌黑的煤磨出了“周奇元”这个名字的老成和粗俗,而不是城市里我们彩照的艳丽、名字的富贵浮华——惨淡黑白!
复杂地注视着那张图片,周奇元的双眼茫然地望着远方。
那一次,我读懂了他,读懂了他们——矿工们。
当我们在走进考场前畏惧地想着希望的时候,课堂里走神想着放假在哪里玩的时候,矿工们已经在“现在”里挣扎了许久。
我们有“未来”,他们却只有“现在”,因为“现在”才是“生存”。
而“生存”在他们只是挖煤,因为不挖煤就没有生存。既无法生存怎么去想教育,怎么去想未来。
只因为毕业在即,时间紧迫,从前习以为常的招呼与打闹,现在却呈现出一番独特的滋味。
望着鲜红的倒计数的表,在它年龄较大时,一天天地掉落,我们习以为常,总用“还有”二字形容它,而现在当它逐渐年轻时,它却客气地送给我们一块巨石,而我们又将背负着这块巨石走向终点,抑或是零点。
雨滴敲打着玻璃,以它独有的姿态向人们宣布它的存在。以前对于窗外的雨习以为常,既不会去观察雨水下落时荡开的波光,也不会让雨左右自己的心情;而现在,雨的滴答声如匆匆行走的秒针,毫不留情地冲走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雨依然有节奏地下着,我们依然有规律的坐着,时间依然有原则地走着,不快不慢。而我们的心却在加速跳动,记忆却在移步换景。
以前对同学之间的打闹习以为常,因为觉得有很多个明天可以继续;而现在却倍感珍惜,因为害怕明天就各奔东西,总是极力地想方设法留下些什么,总想为回忆设置一个出口,通向热闹又温馨的旅途。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如果这场雨是彩色的,那么这份回忆也将会变得五彩缤纷吗?
以前面对同学的伤心难过,不会用言语去安慰,只是静静地陪着;而现在却总想拍拍他的肩,道一声“坚持”。因为中考在即,我们不能拿太多的时间去流泪,只有坚强、坚持地走到终点。回往过去的点滴,让我们放声大哭,为付出,为收获,为失败,为胜利,抑或什么也不为。
窗外的雨似乎累了,慢慢地减缓了步伐,好像要停止前行了。而我们却不能停下,即使我们也累了,因为我们有任务,我们没有雨那般潇洒与随心所欲。我们的目标在远方,而雨的目的地在它的下方,所以雨停了。
时间还在继续,我们的友情还在加深,我们的步调还在前行。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不变的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抬头是同一片蓝天。毕业了,同学们,记忆可以翻新,而友情永不变质。
这就是我眼中的离别,所有以前的习以为常都变得弥足珍贵。雨停了,而我读懂了离别。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了,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
我们固然有学识,我们固然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但是我们不是他们,我们尚未读懂他们。
当我翻开《乌蒙矿工》,当我看见一副副陷在乌黑中的面孔,当我看见老矿工脸上纵横的黑色沟壑,当我看见小矿工黑乎乎的已经失去光泽的脸——这些照片只有黑白二色,犹如炭笔画的素描,但这就是他们真正的颜色,他们的生活只有黑白二色,怎可能如我们般万紫千红?
周奇元,我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照片上的他看起来不过十岁左右,与我的表弟年纪相仿。表弟是家里的独子,他可爱、天真,人见人爱。然而到了周奇元身上,我却看不到这般年岁的孩子的一切妄想和天真在他和原煤一样黑的眼里有着百分之一二的体现。照片里的周奇元在吞云吐雾,十岁的他烟瘾极大,给他一根烟,他一口气能吸掉三分之一。从边角注释上,我知道了周奇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然而无奈却要到煤窑上赚钱贴补家用,工人们唯一的欢乐便是在收工后喝酒、抽烟,于是周奇元便也学着……读到这我不禁要落泪——喝酒?吸烟?他还是未成年人!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矿工,每天要让煤从自己身边倾泻而下,浑身是煤粉留下的乌黑,这样也就遮掩掉了他的圆脸上的稚气,磨洗了他初生时和我们一样的憧憬……
乌黑的煤磨出了“周奇元”这个名字的老成和粗俗,而不是城市里我们彩照的艳丽、名字的富贵浮华——惨淡黑白!
复杂地注视着那张图片,周奇元的双眼茫然地望着远方。
那一次,我读懂了他,读懂了他们——矿工们。当我们在走进考场前畏惧地想着希望的时候,课堂里走神想着放假在哪里玩的时候,矿工们已经在“现在”里挣扎了许久。我们有“未来”,他们却只有“现在”,因为“现在”才是“生存”。
而“生存”对他们来说就是挖煤,因为不挖煤就没有生存。无法生存又怎么去想教育,怎么去想未来?
那些对未来美好的梦,即便有,也被黑色吸收埋葬。
我读懂了。
当被硒肺病折磨得要跪着死去的矿工的眼泪流淌而下的时候,我明白了。
请让我们,找到他们的未来,背负着这“两份未来”长大,然后还给他们。
我读懂了,因为我们同是生命,当生命痛苦的时候,一个生命会去寻找另一个生命。他们的沧桑,他们的复杂,他们的黑白不再与我们的彩色相距很远!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了,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
我们固然有学识,我们固然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但是我们不是他们,我们尚未读懂他们。
当我翻开《乌蒙矿工》,当我看见一副副陷在乌黑中的面孔,当我看见老矿工脸上纵横的黑色沟壑,当我看见小矿工黑乎乎的已经失去光泽的脸——这些照片只有黑白二色,犹如炭笔画的素描,但这就是他们真正的颜色,他们的生活只有黑白二色,怎可能如我们般万紫千红?
周奇元,我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照片上的他看起来不过十岁左右,与我的表弟年纪相仿。表弟是家里的独子,他可爱、天真,人见人爱。然而到了周奇元身上,我却看不到这般年岁的孩子的一切妄想和天真在他和原煤一样黑的眼里有着百分之一二的体现。照片里的周奇元在吞云吐雾,十岁的他烟瘾极大,给他一根烟,他一口气能吸掉三分之一。从边角注释上,我知道了周奇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然而无奈却要到煤窑上赚钱贴补家用,工人们唯一的欢乐便是在收工后喝酒、抽烟,于是周奇元便也学着……读到这我不禁要落泪——喝酒?吸烟?他还是未成年人!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矿工,每天要让煤从自己身边倾泻而下,浑身是煤粉留下的乌黑,这样也就遮掩掉了他的圆脸上的稚气,磨洗了他初生时和我们一样的憧憬……
乌黑的煤磨出了“周奇元”这个名字的老成和粗俗,而不是城市里我们彩照的艳丽、名字的富贵浮华——惨淡黑白!
复杂地注视着那张图片,周奇元的双眼茫然地望着远方。
那一次,我读懂了他,读懂了他们——矿工们。当我们在走进考场前畏惧地想着希望的时候,课堂里走神想着放假在哪里玩的时候,矿工们已经在“现在”里挣扎了许久。我们有“未来”,他们却只有“现在”,因为“现在”才是“生存”。
而“生存”对他们来说就是挖煤,因为不挖煤就没有生存。无法生存又怎么去想教育,怎么去想未来?
那些对未来美好的梦,即便有,也被黑色吸收埋葬。
我读懂了。
当被硒肺病折磨得要跪着死去的矿工的眼泪流淌而下的时候,我明白了。
请让我们,找到他们的未来,背负着这“两份未来”长大,然后还给他们。
我读懂了,因为我们同是生命,当生命痛苦的时候,一个生命会去寻找另一个生命。他们的沧桑,他们的复杂,他们的黑白不再与我们的彩色相距很远!
小时候,每次我哭的时候,哄我的是妈妈,凶我的是爸爸。小学时,每次我失败的时候,安慰我的是妈妈,斥责我的是爸爸。总以为爸爸不疼我,总是打我凶我,所以心中积攒了许多对爸爸的不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次啊懂得,爸爸一直是爱我的。
以前的严厉,以前的斥责,只是为了让我更加优秀,更加努力的进取,而自己甘愿背上“凶爸爸”、 “坏爸爸”的恶名。不善言辞的他却把点点滴滴的爱融进了每一天。初中时,妈妈和爸爸去外地打工,我终于自由了!因为再也不会受到爸爸严厉的管制。我要把从前的缺失全都补回来。于是,我开始疯狂的玩,直到天黑也不愿回家,直到晚上睡觉时,才猛然想起作业还一个字没有写,总在夜里再匆匆忙忙草草应付一下。再后来,抱着“山高皇帝远”的心理开始无法无天起来,课堂上看课外书、上网、疯玩。反正爸爸离我那么远,即使知道了我的“丰功伟绩”也不能怎么样。胆子越来越大,面对爷爷奶奶的劝告,我不屑一顾。
面对爸爸在电话里苦口婆心的教导,我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成绩退步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直到去年暑假的广州之旅,却让我懂得了爸爸的爱。当我和妹妹带着满心的欢喜,在车站的人群中找到接我们的妈妈时,我惊讶的发现旁边人竟然是爸爸!身材单薄,满脸胡茬,憔悴的脸上挂满疲惫。哪是我那强壮的爸爸呀!我不敢看他关爱的眼神,低着头挽着妈妈的胳膊就走。回到他们租住的房子我呆住了,十多个平方的小屋里,靠后墙是一张简易床,一个布衣柜。前窗下 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煤气灶,锅碗瓢盆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当晚,爸爸就去加班了。
妈妈告诉我,这几年,爸爸为了多挣钱,几乎每天都是加班到很晚才睡。连一件新衣服也没买过。他经常对妈妈说:咱一辈子就这样了。一定让她们姐妹俩有出息。听了妈妈的话,想起自己的无知,躲在被窝里,眼泪流个不停。一个假期,爸爸妈妈一直忙着上班,我就帮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然后就领着妹妹学习。爸爸经常对他的工友说,俺家小培非常懂事,说这话时,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把那些自己舍不得吃的好饭菜一个劲往我和妹妹碗里夹。我细心的咀嚼着,因为我知道,那点点滴滴都是爱呀!父爱如山,是我们坚实的依靠。直到现在,我才读懂了您的爱,只希望不会太迟!